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散文教学如何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受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影响,在此前的高中教学中,审美教育往往被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育越来越受重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中提及“审美”一词达23处之多,并明确指出:“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在诸多文体中,散文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散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还应是学生美育的有效载体,促进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必要方式。为了更明晰地阐述这一认识,笔者以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浅谈美育在高中散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根据“高中课标”对这一任务群学习目标的要求,本单元将引导学生“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鉴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本单元选取了五篇写景抒情的名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登泰山记》,这些文章是有关自然风物、精神世界的典型作品,有利于帮助学生体悟美的内蕴,品味作者及其作品的精神境界。根据所选散文的特点,笔者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通过整体感知、文本细读等形式,欣赏作者笔下不同的自然风物之美。(2)赏析文本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体味文章字里行间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民族审美心理。(3)借鉴散文写作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散文。基于确立的学习目标,笔者从三个方面探索美育在本单元教学中的落实路径。一、创设情境,确立群文阅读审美点“高中课标”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创设符合文本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任务情境,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根据本单元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以下单元任务:学校“啄春泥”文学社要开展一个以“走进自然美景,感受独特美趣”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本活动设计将散文单元的学习分成四个任务:深情阅读鉴赏美文佳句,知人论世感受独特美趣,情景交融体悟人生哲理、妙笔生花彰显心中之美。任务的最终成果是写一篇优美的散文。活动之后,文学社将把征文稿编辑成册,进行展览。这一单元任务设计的目的在于按照“高中课标”的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同时,围绕“赏美景感美趣”这一单元主题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与写作来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欣赏作者笔下的美景,感受景物中蕴涵的思想情感与哲理。本单元所选文本为山水散文,审美对象是自然界的景观物象,即课本选文所描写的自然物象。文本中的景物形形色色,教师要对教材所涉及的众多审美对象进行选取、分类和整合。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师在进行散文审美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就荷叶、荷花、荷香等客观物象做审美观照,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角度进行分类探究在展示“景物美”的同时,沿着“色彩美”“音律美”等思路探寻美的意蕴。“荷”是文人笔下常用来表达情思的景物,可以引导学生勾连其他“类文本”,总结“荷之美”的表达思路和鉴赏之道。同样的思路,对于《登泰山记》中的日光、山石,《我与地坛(节选)》中的地坛,《故都的秋》中的秋景、院落,《赤壁赋》中的水、月等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官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分类汇总和异类比较并进行相应的课堂展示,让学生“讲一讲”各自美在何处,要有具体的分析和体会分享。二、重视“三读”,体会散文形象与韵律本单元以读写结合为主要语文实践活动,“高中课标”对这一任务群的学习目标要求是:“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鉴于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特点,若想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需要引导学生在对比感知中体会作者笔下的形象特点、在文本细读中品鉴语言美,以及在悟读反思中把握作者真挚的情感。1.对比感知审美景在审美教育实践中,“对比”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更为清晰地呈现审美对象的美学特点使学生对关键字词有更深入的把握,强化学生对美的感受,提升其鉴赏美的能力。对比教学可从两方面人手:一是依托文本语言讲解材料,二是借助教学展示材料。对于前者,教师可以将本单元几篇文本进行整合和对比,选取片段教学,依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加以对比讲解。比如将《荷塘月色》《赤壁赋》中的景象纳入积极的景物之列,将《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中的景象归人衰颓之景,让学生对这两种不同景物的美学特点和审美角度进行赏析。2.文本细读品语言语文的学习是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为基础的,审美鉴赏的推进也应立足于语言的文本细读。在审美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语文学科特点,以文字为依托开展审美教学,简单地“以图代文”“以声代字”会混淆语文和艺术的学科属性,弱化语文学科的“语文味”。因此,语文学科的美育实践应该
Ta的资源

赵灵芝《山路》阅读答案及解析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活动设计:修复爱的联结--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缓解初中生亲子冲突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教师上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时可以带学生做的事:读案例学法律知识

阿来《杜鹃声中访米仓》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5届江西省高三考前模拟预测(考前押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