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落地一年,教师要处理好五对关系.docx 立即下载
2023-12-23
约3.6千字
约7页
0
1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课标落地一年,教师要处理好五对关系.docx

新课标落地一年,教师要处理好五对关系.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标落地一年,教师要处理好五对关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学校落实新课标也已历经了整整两个学期,这是一场持久战。落实新课标,首先需要我们克服畏难情绪,举重若轻、化繁为简,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把新课标的理想主义要求与实际工作对接起来。毕竟,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体现的是一种“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理想,但是这个理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有多年的实践基础,它是对已往双基目标、三维目标的升级,是素质教育的延续,是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后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行动的继续,不是对过去教学改革的否定,更不是对现实教育的废弃。对每一位教师而言,落实新课标意味着在现实基础上把握住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即“新在何处”,再“向前一步”就行了。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新在何处”?一是“高”,课程目标更高了。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终身所需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发展”哪些关键素养,从“会做题”转向“会做事”,从“分数挂帅”走向“创新为王”。素养导向是新课标的灵魂,牢牢把握住核心素养这个纲,则其他问题如课程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考试评价的优化等就易于解决了。二是“优”,优化了课程结构。新课标对课程进行九年一贯制设计,从纵向上优化了课程内容,如科学课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直至九年级(初中分设为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门课程统一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同时,每一门学科注重大单元、大概念等设计,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呈现,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而非碎片化的知识点或考点。三是“实”,强调实践教学。核心素养是“会做事”的素养,而会做事只靠纸上谈兵是学不会的。新课标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和跨学科实践,让认识基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四是“细”,细化了对于教与学的要求。新课标解决了老课标对“学到什么程度”缺乏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缺少科学依据、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问题,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便于老师们落实新课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新课标并不神秘,它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的新理想,但并没有脱离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就上文提到的“优”与“细”而言,新课标是更有利于老师们实施教学的,比老课标更好用,更接地气。同时也必须看到,“高”与“实”,即素养导向与强调实践,的的确确对老师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我们也不要过于夸大这个挑战,不要把培养核心素养看作遥不可及的目标。落实新课标,需要处理好五对关系一是处理好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不要把知识与素养对立起来。素养是对知识、技能、态度的统整与超越,知识与素养不是冲突的,所以考知识也是考素养。素养是指做事的能力,有些素养通过纸笔考试很难评测。而且以文字形式呈现的知识,其本身就包含对于技能、过程、方法的描述及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知识并不都是僵死的、冷冰冰的。人们在阅读文字中,不仅可以学会技能,也能陶冶情操,甚至热血沸腾。因此,一份试卷中应该有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题型,不能都是情境化的所谓素养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依然重要。二是处理好记忆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不要把记忆与创新对立起来。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对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都特别重要,但过于抬高创新能力、贬低记忆能力的风潮,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在理论上也是讲不通的。在认知能力的清单中,尽管记忆排在最下面,创新排在最上面,但二者都是认知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且记忆是创新的基础条件,一个没有记忆力、大脑空空的人是不可能产生创新的,创新无非是大脑将记住的知识进行新的“链接”。没有知识做基础、没有记忆来加持,创新能力就只能是虚无缥缈、看似美好的海市蜃楼。三是处理好单科教学与跨学科教学的关系,不要把单科教学与跨学科教学对立起来。现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STEM或STEAM教学等跨学科教学很时髦,它们的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认知能力;新课程方案要求各学科拿出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教学,也体现了重视高阶认知能力培养的导向。但是千万不要将它们与单科教学对立起来。老师们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从事单科教学,学生的发展也主要靠占到课时总量90%的单科教学,所以不能贬低单科教学的价值,而要拿出主要精力改进单科教学。单科教学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认知能力。当下,在不少人的眼中,跨学科教学很高大上,是与培养高阶认知能力挂钩的;而单科教学则低端俗气,只是与传统的知识传授相联系。这种认识无疑是极其错误的。教好自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新课标落地一年,教师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文档大小:1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