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语文24种诗词修辞手法例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具有了立体感,也让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01.反语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例如】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高》杜牧02.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03.隐语(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04.借代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朱门”代指富贵之家。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白居易“管弦”指音乐。05.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例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06.排比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周敦颐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柏舟》07.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例如】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08.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勃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09.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正确的方法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例如】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清平调》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10.反问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曹植11.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李贺12.联想联想,具体来说,是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连的、相对的、相关的或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的事物,选取其沟通点加以联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13.通感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白居易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14.互文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
Ta的资源

赵灵芝《山路》阅读答案及解析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活动设计:修复爱的联结--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缓解初中生亲子冲突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教师上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时可以带学生做的事:读案例学法律知识

阿来《杜鹃声中访米仓》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5届江西省高三考前模拟预测(考前押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