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评价行为问卷编制与调查.docx 立即下载
2023-12-29
约1.1万字
约23页
0
1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评价行为问卷编制与调查.docx

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评价行为问卷编制与调查.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2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评价行为问卷编制与调查中小学生每天都经历着课堂评价,他们对课堂评价的感知与行为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利用问卷来了解学生关于课堂评价的真实感受和实际行动,把握课堂评价的现实状况,采取适切的改善或优化策略,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成为新时代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议题。为此,从学生视角出发,按照问卷编制的基本程序,开发课堂评价行为问卷,了解课堂评价行为的现实状况,为挖掘学生评价改革所需要的数据提供研究工具和分析视角。01课堂评价行为的分析框架美国学者杰克逊(P.W.Jackson)在《课堂生活》一书中这样描述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明显来源于教师。他要不停地对学生的作业和行为做出判断,然后把自己的判断告诉学生和其他人。……但是,教师不是唯一传递判断的人。同学们也经常参与到评价这件事情上来。……教室里还有第三个评价来源,比教师和学生的正面评价、负面评价更加难以描述。这类评价包含自我判断,是在没有任何外部评价干扰的情况下出现的。”尽管他以此强调课堂评价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隐秘性,但课堂评价的三类行为主体是清晰的,即教师、学生同伴和自我。仔细考察当下的日常课堂评价活动,也有类似发现,如教师对作业的讲评、学生之间围绕作业互评、学生针对作业结果的自我评价。近些年来,有关课堂评价主体的学术讨论也越来越倾向于师生多主体,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课堂评价研究手册》就将课堂评价视为“教师和学生收集、评估和使用学生学习的证据,用于各种目的(诸如诊断学生的优缺点、监测学生达到所需熟练水平的进展、向家长提供反馈)的过程”。问题在于怎样将他们各自发生的课堂评价行为分门别类,以指导问卷题目的设计。基于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的行为分类与表现。有关课堂评价行为的研究视角却很单一,大多是从教师视野看待课堂评价行为,由此考察教师及其引导下的课堂评价行为,即使将“学生参与”作为高质量课堂评价要素的斯蒂金斯(R.Stiggins)也只是将学生纳入教师的指导范畴:“让学生参与评价”。课堂评价作为一种日常的非正式评价,不同于旨在测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外部评价,它关注学生的学习,并助推学习发生积极的变化。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为课堂评价实际感受者和行动者的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为此,本文尝试从学生视角来解析课堂评价行为,把握各类主体的行为表现及其水平,洞察服务学生高质量学习所需要的行为改进空间。所谓“学生视角”,就是学生对教师课堂评价的具身感知与体验,以及对自我和同伴学习的评价行动。对于教师的课堂评价行为,主要从形式与方法两个角度来解析。从实践形式来看,“课堂评价包括了课堂问答、课堂测验、课堂观察、课后练习和作业,以及与学生的谈话等具体形式”。有学者将此简化为“考试或测验、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提问、观察”,也有进一步丰富为“运用选择和简答任务评价、运用扩展反应和表现性任务评价、观察、评分、解释与交流评价结果”等形式。这些形式均以任务为载体开展评价实践,有些也包含某些方法的成分,如测验、表现性评价。从方法的角度,有归为四类的,“选择性反应评价、论述式评价、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也有归为五类的,分别是“课堂观察、课堂测验、课堂师生对话、课堂问卷调查以及课堂表现性评价”;还有六类的,即“选择反应与简单的建构反应评价、论述评价、表现性评价、口头提问、教师观察”。这些方法不只是基于心理测量的测验类方法,还包括基于表现建构的新型评价方法,如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等。从学生可感知的角度来看,形式角度的分类可能更合适,因为学生能够直接体验到教师给予的评价任务。然而在这些形式中,也有学生无法知晓的,如教师的观察,因为学生很难察觉教师是否在观察自己,除非接受到某种评价任务,但这又属于观察之后做出的其他形式的评价行为了。为此,以实践形式为依据,参考其中涉及的学生可感知的方法,将教师的课堂评价行为分成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外作业、测验、表现性评价等五类。其中,表现性评价作为新型方法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它是指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量规对学生建构的答案或创作的作品进行判断、建议与改进,要求学生主动建构意义,而不是被动地重复孤立的事实。具体来说,表现性评价是给学生一个复杂的学习任务,协商形成评价任务表现的量规,师生依据量规对任务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之所以要把课堂练习从作业中独立出来,是因为它不同于相对正式的课外作业,它的任务不太复杂,耗时短,需要师生即时性的互动。另外,它在课堂上的运用频率比较高,也很容易被学生识别。在自我评价活动中,主体把自身作为评价对象,形成主客体之间的“自反性结构”,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以揭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本质和规律。落实到学生学习上,就是学生对自我学习的一种自反性认知,揭示学习对于自我成长的意义。从宽泛意义上说,学习领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评价行为问卷编制与调查

文档大小:1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