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本解读怎么做,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和运用.docx 立即下载
2024-01-02
约2.4千字
约5页
0
1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草原》文本解读怎么做,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和运用.docx

《草原》文本解读怎么做,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和运用.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草原》文本解读怎么做,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和运用老舍先生的《草原》,创作于1961年,是游记《内蒙风光》中的一节,全文收在百花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的《小花朵集》里。这篇文章,选做课文时有改动,好在与原文比较,改动不大,课文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结构和风格——第一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各删去了两句话,中间写蒙古族同胞敬酒处删去了两句诗,原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整段删去了。删去的内容,大多具有时代感,表现了老舍先生当时朴素真挚的想法和情感——对社会主义牧区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历届不同版本的教材,使用的几乎都是“有改动”的文本——无论是拿这篇文本来学什么。大概,这样的改动,被认为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更具有普遍性吧——个人的情感与大众的情感融为一体,或者说读者读到的,是一种更容易共鸣的群众化表达。实际上,老舍的表达,无论从哪个维度来欣赏,都是极具艺术特色的。先来看看叙事视角维度。这篇游记或者说散文,在叙事视角上是变化着的,这种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读者胸襟和视野的变化。第一自然段从“我”这个个体视角来描绘草原的景象,抒发个性化的体验和情感;第二自然段开始,从“我们”的群体视角来写景和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抒发的是集体性的体验和情感。从个体视角到集体视角的变化,让作品的主题思想得到彰显的同时,也使得“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的审美效果得到彰显。作为读者,我在阅读中,仿佛与作者一起,先用自己的眼光打量草原,接着融进集体的心境和情感氛围中,既真切又不知不觉地感受着民族团结的温暖、热烈——这就像歌词“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传达的那种体验。从“我”到“我们”并不是失去了“我”,而是让“我”入情入境,完全沉浸于“我们”的共同情绪情感里,而“我”的内心同时感动着、激动着——激动于民族团结亲如兄弟,激动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欣欣向荣。再来看看表达手法维度。这篇游记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表现手法却是含蓄的。那份感动、激动,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却很少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畅怀讴歌,大都是通过间接抒情的手法,把激越的情感融进写景、叙事以及场景描写中。直抒胸臆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第一自然段以“我”的个体化视角抒发对草原景致的由衷赞叹。表现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的主体部分,除了最后两句诗外,都将笔墨集中在对景、人和事的描述上,而且迎客、交谈、款待、尽欢,一个个场面描绘文字简约,但却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体验。写景,寓情于景,情因景发;叙事,融情于叙,情由事显。朴实自然,大道至简,是这一篇的艺术特色,也是老舍先生所有散文作品的艺术特色。以上两个维度,是普遍性的艺术欣赏的维度。现在再结合教学目标,从阅读和表达策略角度来欣赏。“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是联结(联想)和想象策略在阅读中的运用。文学作品的创作,也离不开联结和想象——这是另一种“阅读”实践中的策略运用,作者在“阅读”人、事、景、物时,“看见”的不仅仅是“眼见为实”的客观存在,还有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和想象,进而作用于情感和理性,“看见”的就更加丰富多元。从这一点来看,老舍先生在《草原》中,他用文字呈现的不仅是人、事、景、物的客观样态,还有他的联想和想象。写羊群和小丘,“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就是作者的联想。“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中的“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就是作者的想象。课文中大多数生动形象的描绘,都离不开作者灵动的联想和想象。读者阅读这些文字,也会很自然地跟着一起联想和想象。好的联想和想象,是引起读者情感和审美共鸣的金钥匙。仿佛信手拈来,却又分明独运匠心。作者写作表达时的运用联想与想象让文本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读者阅读时运用联结和想象策略呢?以《草原》为例,联结和想象的运用有两个层次。一是跟着作者联想与想象,感受作者的感受,欣赏作者的欣赏,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积累语言表达的策略经验。例如读到“……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脑海中就出现那样一幅中国画的模样;读到“……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脑海中就出现了“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样子。二是从作者所描绘的、叙述的、讨论的等内容“想开去”,也就是敏感而主动地在相关文字的形象和情感氛围里停下来,联想起自己经历过的、读到过的相关经验,或者想象自己处在同样的境遇里,沉浸,感受,流连,品味。例如读到“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就联想到自己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类似情景,或者联想到雾霾、沙尘,而对草原的空气和天空心生向往;读到招待、联欢的场面,联想到一家人到好朋友家做客的情景,对比中更加感受到文中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和民族团结友谊的美好……在这个单元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的大概念,正是有关联结和想象策略在读写实践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草原》文本解读怎么做,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和运用

文档大小:1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