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师说》联读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大意,积累重要字词句。2、研读文章,理解文章观点,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3、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荀子《劝学》和韩愈的《师说》,去探寻他们所阐述的“学习之道”。二、解题1、《劝学》劝,鼓励、勉励,”劝“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2、《师说》“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以议论为主,如《爱莲说》《马说》。“师说”,意思是说老师的重要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原则。三、知人论世1、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作比较。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2、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每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进学解》《原毁》《祭十二郎文》等。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昌黎先生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是其所倡导的“古文”的集大成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3、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四、疏通文意关键字词、“而“总结”、重要句子翻译、特殊句式(省略)五、文本梳理“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荀子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韩愈倡导师道的回归,本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从不同角度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阅读课文,梳理《劝学》《师说》的论述思路,体会其说理艺术,看看作者是如何阐释“学习之道”的。提示:荀子、韩愈阐释的“学习之道”是什么?他们是如何阐释“学习之道”的?(一)荀子《韩愈》提示:荀子阐释的“学习之道”是什么?荀子是如何阐释“学习之道”的?【明确】“学习之道”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指出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阐述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不足、助力自己做到更好,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有贵在积累、重在坚持、用心专一等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荀子是如何阐释“学习之道”的?明确:比喻论证1、第2段中的比喻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③故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④木受绳则直。⑤金就砺则利。作者连用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青”胜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改变、有所提高,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甚至超越自我。“木以为轮”,强调后天的影响能够改变事物的本性,即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对于后天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思考。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引出结论,说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特别是“日”字的使用,有力地回应了开篇的观点:学不可以已。2、第3段中的比喻句: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3段,进而论述学习的作用。先用一个小句说明“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关系,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这里的“学”应该是指利用外界事物,从生活实践中学习,从而改变人性“恶”的本质。接着,文章连
Ta的资源

赵灵芝《山路》阅读答案及解析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活动设计:修复爱的联结--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缓解初中生亲子冲突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教师上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时可以带学生做的事:读案例学法律知识

阿来《杜鹃声中访米仓》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5届江西省高三考前模拟预测(考前押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