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叙事特征专题必备知识.docx 立即下载
2024-01-02
约4千字
约11页
0
18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小说叙事特征专题必备知识.docx

高考小说叙事特征专题必备知识.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小说叙事特征专题必备知识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新高考Ⅰ卷《石门阵》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叙事方法(单一角度)①小说叙事艺术分析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热点。②高考考查有单一与综合两个角度,以前者为主。单一考查主要放在文本的某一叙事方式及特征上。③命题者一般先给出叙事方式,重在分析“作用”“效果”。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叙事特征(综合角度)2018全国Ⅰ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叙事方式(单一角度)2014全国Ⅰ卷《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叙事特征(综合角度)知识图要叙事人称常见的叙事人称有三种:(1)第一人称:①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②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2)第二人称:①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把所要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②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3)第三人称:①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作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②使所叙人物或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为广阔。所有人称的变化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不同人称的出现会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三种人称常常交叉使用,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使用第一人称时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常有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叙事视角1.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也叫叙事聚焦,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类。(1)全知视角,又叫外视角或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全知视角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空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传统的叙事作品多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比如《水浒传》中这么写,“李逵想……”“宋江想……”,叙述者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袒露心声。但由于过多的叙事自由,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感,剥夺了阅读者探索、解释作品的大部分权利,因而受到许多现代小说批评家的非难。(2)限知视角,又叫内视角,顾名思义,把视角限制在某个人物身上,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①主人公视角就是由作品中主人公叙述的视点。既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叙述。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进行描写。[如《大卫·科波菲尔》就是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②见证人视角,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叙述的视点。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作为目击者、见证人,此视角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必要时叙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作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为作者的间接介入提供了方便。见证人在叙述主要人物故事的时候,由于其进入场景,往往形成他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映衬、矛盾、对话关系,无疑会加强作品表现人物和主题的力度,有时则会借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鲁迅《祝福》中的“我”。这种视角虽受到限制,但通过叙述者倾听别人的转述,也可以灵活地暂时改变叙事角度,以突破他本人在见闻方面的限制。2.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的区别(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有时,叙述人称不变,但叙述视角却变化了。(2)有些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作者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也就是说从小说中某一人物的角度看人看事。视角的转换直接关系到小说的叙事动机和叙事效果。3.叙事腔调叙事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如巴金的激情、鲁迅的冷峻。它有两种主要方式:(1)讲述,就是叙述者时不时地到场亮相,他要告诉读者,这个故事是他讲的,他会对小说中的人与事加以一定的解释与判断,还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他对那些人与事的感情。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2)显示,就是这个叙述者差不多完全消失在文字的背后,让读者在阅读时独自面对一段生活,面对一个人、一件事。这个不肯露面的叙述者,只是客观地将那些人与事呈现出来。课文《老人与海》基本是“显示”。海明威让圣地亚哥自己“显示”,对他的表现不作判断,表现得相对客观、冷静。在一篇小说里,通篇只用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考小说叙事特征专题必备知识

文档大小:18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