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梳理.docx 立即下载
2024-01-07
约3.9千字
约9页
0
2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梳理.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梳理.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梳理【文章内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文学常识】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省邹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关于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问题的论争。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且富于感情色彩。《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提倡“仁政”,是孔子思想的发展。【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亲戚畔之(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①然而不胜者(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②城非不高也(古义:城墙今义:城市)③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水池)3、一词多义:①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兵革非不坚利(锋利)②之:三里之城(助词,的)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4、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①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②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三里之城(内城),七里之郭(外城)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围)④是天时不如地也(这)⑤池非不深也(护城河)⑥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非不坚(坚硬)利(锐利)也⑦委(放弃)而去(离开)之⑧域(限制)民不以(凭、凭借、靠)封疆之界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⑾得道者多助(施行仁政)⑿寡助之至(极点)⒀亲戚畔之(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⒁天下顺之(归顺,服从)⒂故(所以)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施行仁政的君主)有(要么)不战5、重点语句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人民定居不迁到别处去,不能靠边疆的限制;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失道者寡助。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失道者寡助”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得道者多助”之势。(用《<孟子>两章》中两句话填写)7.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8.“战必胜”的条件是:“得道者多助”。【课文内容理解】一、整体把握: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八年级语文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梳理

文档大小:2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