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全国-2013_(骨干教师竞赛作品)初中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实践报告.rar 立即下载
2023-03-05
约4.6千字
约6页
0
1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案-全国-2013_(骨干教师竞赛作品)初中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实践报告.rar

(骨干教师竞赛作品)初中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实践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5实践报告一、设计思路1.教学设计思想(1)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以教材为平台,突破教材的局限,将知识恰当拓展延伸。基于学生的基础,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以实验探究为抓手,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交流,在交流中归纳提升,学生不仅学到新的化学知识,还可将原有知识纳入到新的知识结构中。以知识的灵活应用为推手,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以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为手段,适当加大教学素材和相关的信息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任务驱动”教学(Task–driveteaching)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模块,设计出符合学校条件和学生实情的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有明确目标任务的驱动下,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和各个小组成员的优势合作完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和讨论,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般流程图如下:教师活动分解任务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点拨、答疑、释疑)评价任务知识总结提出任务学生活动明确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任务完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般教学流程图本人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7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为例,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2、学习评价设计思路本课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两方面入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在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学习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活动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各占25分。二、教学资源的筛选1.资源筛选的原则(1)主体化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筛选资源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2)人文化原则:乡土文化与人文素材面广量大,其中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最优化原则:将学校化学实验室现有资源的效益发挥至最大化(4)生成化原则:将教学过程中生成内容作为重要的资源加以利用(5)史料化原则:将化学史料作为教学资源的主要源泉之一(6)经济化原则:从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中寻找有用的廉价资源2.资源的筛选思路(1)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①在《第2章》学习中已获取的“碳酸等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红色”。②在《第3章》学习中已获取的“氨水等碱性物质能使无色的酚酞蕊试液变为红色”。③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食品的“酸味”、“苦涩”等。④学生已有的初步的实验能力。⑤学生已有的初步的演绎归纳能力。⑥学生已有的归纳能力及表述能力。(2)从乡土文化与人文素材中筛选资源①镇江本土的饮食文化——醋文化。②初中语文课本中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③通过欣赏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让学生感受到指示剂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化学与大自然的“美”的对应关系。(3)将学校化学实验室现有资源的效益发挥至最大化(4)将教学过程中生成内容作为重要的资源加以利用①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的相关信息。②学生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已获取的相关知识。③学生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盲点”等。④预设的笔试测验试题及测试结果。(5)从化学史料中搜索教学资源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深紫色紫罗兰上,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罗兰变成红色。波义耳想其它酸能否使紫罗兰变为红色呢?于是他请助手将紫罗兰花瓣分别投入其它酸溶液中,结果花瓣都变为红色。波义耳敏锐地觉察到,酸性溶液都能使紫罗兰变为红色,只要将紫罗兰花瓣投入一种溶液中,就能确定该溶液是否显酸性。(6)从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中寻找资源:将红玫瑰、牵牛花、紫萝卜、紫包菜、胡萝卜等花卉与蔬菜作为实验探究的标本。三、实践过程1.教学内容分析根据上教版九年级《化学》,对本节教学内容作了如下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内容之一,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材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几用途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包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教案-全国-2013_(骨干教师竞赛作品)初中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实践报告

文档大小:1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