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辽宁省营口实验学校张丽洁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下册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二、教学分析 《面的旋转》是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这些知识基础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内容主要是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书中提供了生活中的情境和操作活动,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学生在之前已经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也了解了这些图形的特点,这些知识基础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 本节课是在移动终端环境下进行教学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基础 这个班级的学生是“一对一”数字化实验班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能较好地运用移动终端完成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结合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地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这部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为此我采用学具和数字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和圆柱圆锥的特征”这两个知识点组织教学。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先猜想-再验证-得结论”这样的思路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七、媒体资源、环境 教学环境:本节课的教学是在移动终端环境下进行的,学生每人一个ipad移动终端,以iPAD为依托,以微课为支撑,基于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资源准备:教师课件、ipad学习资源、微课、学具(圆柱、圆锥、小旗)等。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前置汇报 引出课题引导学生汇报自主观看微课的收获。 2.举例说明点线面之间的联系。 3.板书课题:面的旋转1.通过ipad汇报课前自己观看微课的收获。 2.汇报生活中的实例。 学生播放微课片段并用语言分享自己学习收获,生动形象的视频有助于学生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为接下来学习“面动成体”做铺垫。优点:应用ipad的屏幕镜像功能分享微课片段,直观、形象。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启发、引导学生探索“面动成体”。 (1)启发学生猜一猜面动之后得到什么图形。 (2)想一想如何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验证猜想。并要求同桌为一组,按照学习提示操作,之后同桌交流。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5)举例生活中的“面动成体”。 (6)连一连。 (1)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大胆猜想。 (2)使用学具试一试… (3)先自主观察,再动手实践,转学具小旗,或通过ipad中的学习资源转一转验证自己的猜想。 (4)汇报学习收获。说清楚是怎么转的,得到什么结论。 (5)回答 (6)独立完成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面动成体”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实际地去转动小旗,还可以借助ipad中的学习资源转动平面图形,亲身经历平面图形转动后得到的立体图形,得出“面动成体”这一结论。Ipad学习资源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突破教学难点。2.引导学生探索圆柱、圆锥的特征。 (1)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圆柱、圆锥。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圆锥特征。 (3)引导学生汇报收获。 (4)师小结并放课件资源。 (1)结合生活经验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形状是圆柱、圆锥的物体。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学习收获。 (4)观看课件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学生经历看、滚、剪、切等过程深入认识圆柱圆锥,了解它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教师适时播放课件资源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圆柱圆锥在面、截面、展开图方面的特征,解决了教学重点。优点:动手实践与数字资源相结合,学生经历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活动,深入认识圆柱圆锥,并总结出其特点。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完成书中习题: 练一练第1、2题。1.独立思考并完成。 2.汇报交流,全班订正。以知识闯关的形式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运用问

dc****7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