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2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品红、蒸馏水、烧杯3只、小烧杯1只、玻璃罩、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 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 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设疑:一汪“清水”,习习“微风”吹开了“桃花”的笑脸? 激发:看来桃花并非只开在春风里。今天是桃花盛开日子,用你们智慧头脑,灵巧的双手,映红课堂这一片“桃花”。 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水、酚酞、品红等 引导实验验证假设,做好学生活动可能性预测和应接准备 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 激趣:氨有“无影脚”,“跑”到棉花上?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向同学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 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板书:一、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说明: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类比说明:人们常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来比喻事物或物质的如芝麻之小。可是在微观世界里芝麻的小却无法与分子比拟的,芝麻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细胞由无数个分子组成,分子还有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50万到100万分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长队,也只有一根头发的直径长。 知识迁移应用 问题讨论 1、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为什么? 2、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 呼应:,解开水为什么会“跑”的疑惑。 板书:二、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 一杯水+一块糖=? 100mL水+100mL酒精=200mL液体,正确吗?等式“1+1=2”会成立吗? A组实验: 100mL水+100mL酒精 50mL一杯黄豆+50mL一杯芝麻 B组实验: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高锰酸钾(或品红),观察现象。 C组实验: 下面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上面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抽掉中间的玻璃片,观察现象。 的和50mL的水混合。 D组实验: 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引导:通过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大家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新发现。建议:各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你们的发现和解释。 板书:三、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气体物质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 知识迁移应用: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 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 小结:指名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作业:习题3(2、3、4、6),练习册

ys****3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