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清末民初直至建国前的阶段.ppt / 文档详情
清末民初直至建国前的阶段.ppt 立即下载
2024-11-01
约3.2千字
约24页
0
4.3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清末民初直至建国前的阶段.ppt

清末民初直至建国前的阶段.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住房1.1中国古代的住房情况1.1中国古代的住房情况清代旗人实行的是类似现代的住房福利制度。旗人住房制度原是都城建设和防卫的需要,但自清兵人关、定鼎北京之后,就成为一项福利制度,是旗人优越的政治地位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其主要内容是旗人(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在划定地区居住(北京为内城,外地为满城),住房由清政府免费提供,按照官职高低分配。住房在旗人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但禁止租典给汉人,也禁止旗人到汉人居住区(城外)买房和居住。制度类似于现在所说的福利分房。但从康熙时期就开始出现和汉人的秘密交易,到乾隆时正式放开旗民交产禁令,市场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1.最早形成的是商朝井田制时代的“五亩之宅”制。
2.商鞍变法时期,制定了名田宅制度,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及田宅,这一制度延用到汉代。
3.在魏晋以后的均田制中,宅地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按照人口多少分配。和前述的“五亩之宅”、名田宅制度一样,宅地也是允许农民永远占有的。
4.唐代园宅地不但数量大,权利也相当发达,不但国家不能收回,而且可以自由买卖。这类似于当前中国农村的宅基地制度。5.唐代中期以后,土地大规模私有化,宅地和其他土地没有了法律上的区别,均进人市场流通,而国家也无力保障每个人均占有一定数量的宅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住的艰难,甚至士子、低级官僚也难幸免。这也是著名诗人杜甫写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句的历史背景。
6.宋代成为一个转折点。宋代法律承认了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并开始引人司法保障机制,要追究失职官员的刑事责任。
7.清代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流民留养一遣送制度和水冲民房修费银制度。清代旗人实行的是类似现代的住房福利制度。官方文书记载的资料: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五月,根据康熙帝的指示,八旗都统调查了内城旗人住房情况,发现无房旗人达7000多人。这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关于人民住房条件的官房调查,虽然调查仅限于最为尊贵的八旗子弟——地位卑微的非旗人住房问题不在清代皇帝关心的范围之内,无须调查,也就无法知悉——不过,以此推论,固然不敢说非旗人的住房情况必然恶劣,但中国古代存在住房问题是确定无疑的,特别是在发生灾荒的情况下。这促使古代先贤开始了对住房保障间题的探索。总体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家的住房保障行为还属于恩赐性质,个人没有主张的权利,对于住房本身也没有品质上的要求,这和住房权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一些具体的制度及其变迁如宅地制度、灾民住房保障制度、旗人住房福利制度对当前的住房权保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1中国近现代住房情况(1)清末民初直至建国前的阶段;2学习苏联和探索实践阶段(1949-1957)
在这个阶段,计划经济、福利和公有住房体制逐步形成。
在设计思想方面,引入了苏联的标准设计方法和居住小区规划思想,设计和建造了新中国第一批住宅,北京百万庄、幸福村、右安门住宅以及上海曹阳新村住宅就是典型的代表。其特点是:(1)居住面积标准低;(2)多户合住在很大的套房里;(3)共用厨房和面积很小的卫生间;(4)传统的公共空间“厅”失去踪影;(5)没有走道,套间式住宅流行;(6)室外环境尚未提上日程。
同时,住宅科技出现一些小的繁荣景象,表现在:(1)住宅标准设计从1950年代初开始编制;(2)一些砖混结构的多层住宅通用设计,按标准单元组成标准住宅楼栋;(3)住宅设计开始重视居住实情和人性化、私密性等居住需求;(4)住宅工业化体系有了较快的发展。3极端简约和缓慢发展阶段(1958-1978)
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这一阶段的住宅标准有所降低,如建设了干打垒住宅、筒子楼住宅等,而在北京和天津等城市则出现了城市公社大楼。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模式,住宅小区的规模扩大,居住区密度提高,出现了高层住宅,住宅工业化体系进一步发展。
4艰难起步和逐步发展阶段(1979-1991)
这个阶段,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和有计划商品经济。开始以放权让利为取向的改革,如住房投资、住房建设体制和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以及补贴出售公房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仍然以“居者有其屋”为解决住房问题的总思路。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在城市和农村分别实行了两种新的住房制度。
城市的住房制度主要内容是:在实行低工资制度的基础上,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并由政府或单位出资建设公房,在职工申请住房的基础上,通过行政分配给职工居住,收取很低的房租。这个制度,被人们简称为“实物福利分房制度”。
与此同时,中国农村的住房供应也随着土地所有制的改革而发生了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在宪法中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建房所需土地由政府批给,即宅基地。2.2中国近现代住房问题2.3中国近现代住房的改变中国在改革住房制度的同时,在住房观念上也进行了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清末民初直至建国前的阶段

文档大小:4.3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