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考纲解读:(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与产生的影响。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分析其历史作用。 二、复习方案:(1)本专题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包括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江南经济发 展的原因与表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与作用。 (2)本专题所涉史实多,时间跨度大,要注意加强记忆,要认识这一阶 段的时代特征:国家大分裂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三、知识线索: 东魏北齐 北 魏 西魏 北周 东 汉 南北朝对峙 四、知识梳理: 一、三国鼎立的形成 1.条件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赤壁之战:曹军败给孙刘联军,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魏(洛阳)220年,曹丕。 2.三国鼎立蜀(成都)221年,刘备。 吴(建业)229年,孙权。(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230年,孙权派卫温首达夷洲(台湾)——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 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注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著名 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南方经济开发 1.时期:东汉末——六朝时期(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建康) 2.开发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东汉末年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经验和劳动力(最主要原因)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较安定 自然条件优越(气候) 3.意义: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背景:北魏统一北方 孝文帝改革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措施:(1)迁都洛阳 (2)社会生活: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学 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作用: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表现:“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南北“互市” 注:南方经济开发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的统一奠定基础 汉隋 东 五、知识拓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具体表现: (1)五胡内迁:东汉末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到西汉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 小。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措施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几种途径: (1)战争: 第五单元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专题 一、思想文化 (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学派间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热烈争论, 著书立说,阐明各自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创始人主要观点著作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核心思想:仁(爱人)孔子的言论被 孔子教育思想: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因材施教弟子编成《论 典籍整理:《诗》、《书》、《春秋》等6部(称六经)语》 儒家核心思想:仁政;主张民贵君轻,人心向背是成败 的关键 孟子《孟子》 做人要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 道家核心思想:朴素辩证法(塞翁失马的故事) 老子《道德经》 主张:无为而治。 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 法家韩非子 权统治(商鞅、李斯是法家的代表)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兵家孙子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二)佛教和道教 1、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之后,在我国迅速传播,并不断自身改造,顺应中国传统伦 理道德和风俗习惯;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2、道教(中国本土宗教)于东汉后期形成,源于古代民间传说,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道 教宣称:通过炼服丹药和修身养性,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三)文学成就 1、春秋战国时期:《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楚辞》:屈原的诗歌总集。 2、秦汉时期:汉赋 3、三国两晋南北朝:乐府诗。 4、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其作品被称为史诗) 5、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6、元曲: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属于元杂剧) 7、明清小说:四大名著 (四)史学成就 1、西汉司马迁:《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皇帝至汉武帝3000多历史,鲁迅称 《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按年、月、日顺序,记述从战国至五代的 历史。是与《史记》并列的史学名著。 (五)艺术成就: 1、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发展迅速,绚丽多资“书圣”—东晋王羲之。 2、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 3、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文化融入雕塑艺术;宗教题材的雕塑大放光彩:甘肃敦煌莫 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六)汉字的演变: 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上古)(商周)(秦朝)(西汉)(东汉) 二、科技 (一)手工业技术: 1
13****51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