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78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心理健康是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而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因为学生阶段是一个颇为压力和矛盾的阶段,对心理健康的保护更为必要。本文将对78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探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780名大学生参与,涵盖了不同性别、年级、学院和专业的学生。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个人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学院和专业等,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焦虑、抑郁、自尊、幸福感、认知应对方式等方面。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具体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研究结果 1.总体状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整体而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稳定,83%的学生心理健康指数高于中等健康水平,只有17%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为中等和较差。其中焦虑情绪较为普遍,占45.6%,其次是自尊水平较低,占31.3%。 2.不同性别、年级、学院、专业的差异 (1)性别差异 从性别来看,女性较男性更倾向于对自己的评价低,感到不自信(t=2.77,p<0.01),在如何处理压力时,女性更容易采取消极的情感应对方式(t=2.45,p<0.05),同时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情绪(t=4.68,p<0.01)。 (2)年级差异 从年级来看,大一新生更容易表现出焦虑情绪(F=6.48,p<0.01),同时他们的幸福感也更为低下(F=4.63,p<0.05);大四学生则表现出更多的抑郁情绪(F=4.42,p<0.05)。 (3)学院差异 从学院来看,理工科学生焦虑情绪更为明显(F=8.61,p<0.01),而社科类学生的自尊感更低(F=7.92,p<0.01)。 (4)专业差异 从专业来看,学习艺术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幸福感(F=3.12,p<0.05),而学习医学和护理专业的学生焦虑情绪更强(F=4.23,p<0.05)。 3.影响因素分析 (1)认知应对方式 研究发现,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焦虑和抑郁方面的表现有显著差异(t=5.86,p<0.01;t=5.61,p<0.01),表现为积极应对与较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而消极应对则相反。 (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与学生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均有显著正相关(r=0.32-0.42,p<0.01),社会支持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好。 (3)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在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扮演了中介的作用。 结论和启示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较好,但部分学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不同性别、年级、学院、专业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指标的表现存在差异,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和支持。 3.采取积极的认知应对方式和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4.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