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电学现象[五篇材料] 第一篇: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电学现象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电学现象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7.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7.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第二篇: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电学公式初三物理精讲中考复习资料初三物理精讲中考复习资料精讲电学公式:电学公式:串联电路电路图电流I(A)电压U(V)电阻R()欧姆定律及其变形电功W(J或kWh)只用于纯电阻电路L1L2并联电路L1L2I总=I1=I2U总=U1+U2R总=R1+R2I=URU=IRI总=I1+I2U总=U1=U2111=+R总R1R2R=UIrr/kwh①W=Pt②W=UIt③W总=W1+W2④电能表⑤W总=示数之差W=I2RtW=U2tR电功率P(W或kW)只用于纯电阻电路①P=W②P=UI③P总=P1+P2tP=I2RP=U2R①滑动变阻器30,“R最大=30;R中点=”1A:②小灯泡等电器6V,“U额”3W:利用铭牌所能获取的信息③电能表:“220V”R最大=15;I额=1A2P=6V;P额=3W;I额=额=0.5A;U额2U(6V)2R=额==12P额3WU额=220V“10(20)A”I额=10A“600r/kwh”W总=P额=U额I额=2200Wrr/kwh第三篇:2010届中考物理电学教案电学一、电流和电路知识网络二、考点分析考查重点和热点:(1)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串、并联电路的连接、识别和作电路图。(3)电流及其测量,正确使用电流表。(4)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应用。(5)家庭电路的组成,安全用电常识。三、经典题解【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B.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C.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通草球时,能将其吸引来,则这通草球一定带正电D.接有电源的电路中一定有电流流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荷的概念、两种电荷问的相互作用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等。大家知道,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选项A是错误的。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两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存存两种可能:(1)两物体分别带异种电荷;(2)两物体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只有在两物体相斥时,两物体同时带电,且带同种电荷。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电路中具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电路中要有电源且电路必须是闭合的,所以选项D也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为选项B。启迪:本题是知识性较强的选择题,解题时必须用相关知识与选项一一对照,“去伪存真”,把正确选项选为答案。【例2】如图所示,(1)如果只闭合开关S1、S2时,灯泡L1、L2是怎样连接的?(2)如果只闭合S3,L1、L2又是怎样连接的?(3)如果只闭合S2、S3,L2还会亮吗?解析:此题考查识别电路的能力。解这类题一般用电流法:从电源正极出发,沿接线寻找电路的通路,回到电源负极。(1)当闭合开关S1、S&lv;SUB>2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首先到达B点分成两条支路,一条支路电流经S1、L2到C点,另一条支路经L1到C点。两股电流从B点分开到C点汇合,最后合在一起经S2流至A点,回到电源负极,所以这两条支路中的L1和L2是并联。(2)当只闭合开关S3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至B点,流经L1、L2和S3后,从A点回到电源负极,流经两灯泡的是同一股电流,所示L1、L2是串联。(3)当S2、S3同时闭合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电流从B点经L1可以通过S2直接到A点,回到电源负极,不必再经L2和S3,也就是说S

是来****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