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信息的传递方式 第一篇:信息的传递方式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是信息化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着手发展航空工业和原子能工业。然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在解决温饱、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才能大规模地发展信息化。有专家指出,从一定角度而言,中国的个别信息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算太大,有的相差不过十几年,极个别技术只有几年而已。这表明,中国信息化发展已具一定程度。中国真正的信息化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所以,在如何划分中国信息化进程上显得比较温和,不像城镇化,工业化那样针锋相对,纷繁复杂。除了从工业发展角度划分信息化的历史跨度较长外,大多数学者都只是对近20多年的信息化发展进行划分。有的将信息化划分为两大阶段,有的将信息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四个阶段或七个阶段。究其原因是依据不同、所采取的角度不同。中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一个技术整体素质偏低的人口大国。不仅工业化、城市化滞后于发达国家,信息化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中国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学习、借鉴及至模仿以外,仍不失具有自己的特色。对此,一些学者们作了尝试。有的是就某一历史阶段概括的,有的是从信息化的某一方面进行归纳的,还有的是根据某一城市信息产业状况综合的。从中不难发现,对中国信息化特征的分析,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或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根据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笔者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上看,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起点低但起步早,个别信息网络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二是信息技术从无到有,并从工业技术脱胎而出,衍生为一门新兴的技术;三是信息产业由低到高,逐渐从第三产业分化出来,演变成一种新兴的产业,被称为第四产业;四是信息产业由弱到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五是信息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计划经济的痕迹仍然存在,阻碍了信息化的推进步伐。从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上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80年代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具有摸索性、探讨性特点,分歧意见较大,并无明确的发展战略,二是90年代前后,信息化发展战略具有实践性、经验性,分歧意见虽有,但发展战略逐渐浮出水面;三是近二三年来,信息化发展战略具有规范性、条理性,总体认识趋向一致,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国式赶超战略日益明朗化,成为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行动指南。从信息化发展方针上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发展附属于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之中,因此,信息化发展的方针就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尚处于理论的层面;二是进入90年代以来,信息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使其发展方针成为实践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信息化发展的“二十四字方针”;三是2001年信息化方针比1997年信息化方针更完善,更趋合理性,有助于推进信息化发展的进程。0-第二篇:古代信息传递方式从古诗中看信息传递中国古代邮驿,历代均由国家官办,为统治者服务,而民间通信异常艰难。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春望》中这样描绘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明在那战火连天的岁月,偶得一封家书,比得万金还贵。在漫长的年代中,很多古诗都有关于传递信息的记载。笔者撷取几则如下。一、鼓角催晓。击鼓是传递紧急警报的一种方法。从商代卜辞中可以看出,它是“声光”通信中最早的一种。周《礼记·夏官·大司马》中就有用击鼓传递信号的规定:“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鼓者,击鼓可传号令,鼓士气,壮军威,同仇敌忾,勇往直前,以鼓角相闻,声声不绝。唐诗人岑参《武威送别刘判官赴碛石西行军》诗中曰:“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二、烽火报警。西周主要发展的是烽燧大鼓,用以传递紧急军情。为了防止犬戎从西、北方入侵,曾在丰镐东部的骊山上设置了烽火台和大鼓,与周围的诸候约定,如烽火起,则是敌人入侵,各路诸候都要前来勤王。《汉书》载:“有寇即火然举以相告”,前烽举火,后烽呼应。《史记》有“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唐末诗人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曰:“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一有火警,将士不畏艰险,一齐上阵,保卫祖国边疆。三、檄牌通信。金牌是一种通信檄牌。“牌长尺余”,木制。“朱漆刻以金书”,上刻“御前文字,不得入铺”,传递时“过如飞电,望者无不避路”。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间,秦桧以宋高宗名义,一天内连发十二道金牌传达命令,勒令岳飞退兵。同年十二月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害死于临安(今杭州市)大理寺狱中。明李东阳在《金字牌》诗中写道:“金字牌,从天来,将军恸哭班师回,士气郁怒声如雷。声如雷,震边陲,幽蓟已覆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国之亡,嗟晚矣!”四、虎符调兵。符有两种:一为铜虎

高格****gu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