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信息安全现状发展 第一篇:信息安全现状发展信息安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高速推进,为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IDC2003年数据分析显示,目前安全市场的增长远远高于整个IT市场的增长。IDC预测,2007年全球安全市场总额将从2002年的639亿美元增长为1188亿美元,其中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为32.4%、34%和33.6%,其市场规模平均增长率分别是11.8%、12.2%和15.8%。根据IDC预测,亚太区信息安全的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37亿美元增长为2007年的83.4亿美元,而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则从2亿美元增长为6.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4%,远远超过整个亚太市场22.9%的年均增长率。就中国市场而言,2004年我国信息安全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国内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收入已达29.6亿元。政府、电信、金融等部门和行业对信息安全的投入加大成为推动市场的主要动力,而制造、能源等行业的安全投入增长迅速,为安全市场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目前在信息安全技术处于领先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法国、以色列、英国、丹麦、瑞士等,一方面这些国家在技术上特别是在芯片技术上有着一定的历史沉积,另一方面在这些国家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上例如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等起步较早,应用比较广泛。他们的领先优势主要集中在防火墙、入侵监测、漏洞扫描、防杀毒、身份认证等传统的安全产品上。而在注重防内兼顾防外的信息安全综合强审计上,国内的意识理念早于国外,产品开发早于国外,目前在技术上有一定的领先优势。“9.11”以后国际网络安全学术研究受到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围绕“反恐”的主题展开了太多的工作,但工作的重心是以防止外部黑客攻击为主。实际上“恐怖分子”大多是在取得合法的身份以后再实施恶性攻击和破坏的。审计监控体系正是以取得权限进入网络的人的操作行为都是不可信任的为前提假设,对所有内部人的操作行为进行记录、挖掘、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信息的一套安全管理体系。目前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尽管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产业规模在过去几年中获得了飞跃,但由于发展时间短,需求变化大,响应要求快等原因,致使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整体布局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布局合理的、体系化的信息安全产业链。在未来几年内,,信息安全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在过去的几年里,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信息安全产品供应都是以节点产品为主的。例如防火墙、防杀毒都是以某一局域网的节点控制为主的,很难实现纵向的体系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等纵向大型网络规划建设以后,必须要能够实现全网动态监控。就横向而言,以前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也会得到迅速发展。一是安全产品很难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如光驱、软驱、USB接口、打印机等之间无缝衔接,二是各种安全产品之间很难实现协同工作。要实现信息系统的立体安全防护,就必须实现安全产品纵横向的有机结合,以实现高效立体防护。以审计监控体系为例,多级审计实现了全网的策略统一,日志数据的管理统一与分级查询,提供标准化的接口可以与防火墙、入侵检测、防杀毒等安全产品的无缝衔接,协同工作,提供自主定制的应用审计则是有效保障了应用系统的责任认定和安全保障,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安全保障管理体系。这是未来几年内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之一。信息安全业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可算是一个新兴产业,大体上,产业的发展轨迹包括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2005年之前):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内各行业、各部门开始萌生信息安全的意识——从最初的“重视信息化建设”却“轻视安全体系的构建”,发展至“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安全”,但又认为信息安全很神秘,不知从何入手。在此阶段,各行业的客户都在有意识地学习和积淀信息安全知识,与这一领域的权威企业广泛交流,了解其技术、理念、产品、服务。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部门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小的、零星的信息安全建设,但并未实现规模化和系统化;而且这个时期政府对于信息安全在宏观政策上的体现是呼吁较多,而具体的推进事务则比较少,虽然显得很热闹,但实际信息安全建设很少。爆发阶段(2005-2009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内各行业、部门对于信息安全建设的需求由“自发”走向“自觉”。企业客户已基本了解了信息安全的建设内容与重要意义——很多行业部门开始对内部信息安全建设展开规划与部署,企业领导高度重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信息安全成为了这一阶段企业IT建设的重中之重。某种意义上,信息安全市场的需求爆发可说是多年来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欠债”所造成的。普惠阶段(2010年以后):当信息安全建设与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融而为一,信息安全作为一个话题可能会丧失其“热点效应”,但作为企业IT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是普惠的——就像空气

沛芹****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