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铁灾害事故救援处置对策探讨 第一篇:地铁灾害事故救援处置对策探讨地铁灾害事故救援处置对策探讨摘要:本文根据地铁灾害事故的状况,从地铁灾害事故的特点、研究应对地铁灾害事故处置对策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几起应对地铁灾害事故的现状分析、三起典型灾害事故处置对策等五个方面简要说明地铁灾害事故人员救援处置的应急措施、人员搜救方法,以及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等进行论述。通过论述,加深对地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对策的理解,为好地做好同类型灾害事故积累经验,提升地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实战水平和应对能力。关键词:地铁灾害事故处置对策探讨地铁是目前世界上能够解决大中型城市人民出行问题较为便捷、经济、高效的交通工具之一和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地铁是城市的生命线,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促进城市繁荣、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准时、方便、舒适等诸多优点,是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各国政府投资的热点。我国自1965年7月1日在北京动工修建地铁以来的40多年中,相继在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和成都等7座城市开通了地铁。上海的地铁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截止2010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80个站点,运营里程达41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还有即将建成延伸段和新线路,地铁已经成为上海市民主要的出行首选交通工具。然而地铁给我们带来交通便捷的同时,出带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生命承载。1986年伦敦地铁火灾,共造成3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故,共12人死亡,5500人受伤,14位中毒较重者虽经抢救得保性命,却落下终身残疾;1995年巴黎地铁爆炸案,造成7人死亡,86人受伤;1995年,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煤气管道爆炸事故,造成103人死亡,180余人受伤。2003年2月18日韩国东部城市大邱市地铁发生人为纵火案,人员伤亡巨大至少造成138人死亡,99人失踪;2004年莫斯科地铁发生严重的地铁列车爆炸案造成近5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这一组组数据和惨痛的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对我们消防来说,更是一个现实的严重考验。地铁灾害事故对生命财产以及交通环境都造成巨大损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危害,在当前地下轨交系统飞速发展的时代,地铁灾害事故人员救援研究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故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不当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予以批评帮助。一、地铁灾害事故的特点(一)疏散难度大1、客流量大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上海已建成11条轨道交通线路400余公里,涉及站点280个站点(换乘站28个),年运营19.1亿人次(日均564万人次,高峰时754.8万人次)。另据“十五”规划,到2014年底,将陆续建(造)成至14条线路,350余座车站,超过500公里的线路。在地铁等地下密闭空间突发灾害事故情况下,这么大的客流量,在一个密闭的空间站,组织有序疏散很难,倘若要所有乘客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安全疏散,全部逃生,难度更大。2、逃生条件差一是垂直高度大。地下的地铁车站,一般距离地面13--15米,有的深度更大,台阶层级多,地下空间迂回曲折,突发火灾事故后,乘客从站台及站厅层仅凭体力往地面逃生,既耗时,又耗力,再加上不安全因素,安全逃生的把握性不大,对老弱病残的乘客而言,更是凶多吉少;二是逃生途径少。地铁运营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供乘客安全逃生途径的单一性。除安全疏散通道处,既没有供乘客使用的垂直电梯(设计上仅考虑残疾人专用电梯),也没有紧急避难场所,突发火灾事故中,大量乘客同时涌向狭窄的通道及楼梯,另有检票机等障碍物挡道,严重影响乘客快速逃生;三是逃生距离长。以上海人民广场站为例,在正常的情况下,从乘客下车到出站口将近五分钟左右,距离之长,影响了逃生的最佳时间。四是允许逃生时间短。针对地铁火灾事故,日本消防部门曾做过实验,日本地铁的车厢虽被确认具有不易燃烧性(与上海相似),但起火后,快则1分半钟,慢则8分钟之后就会出现对人体有害的气体。2至5分钟内,车厢内烟雾弥漫就无法看清楚逃生出口,相邻的车厢在5至10分钟内也会出现相同情形。试验证明,允许乘客逃生只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另外,车内乘客的衣物一旦引燃,火势能在短时间内扩大,允许逃生的时间则更短;五是地铁区间发生灾害事空气对流不大,人有头晕、目眩、脑闷之感,特别对老人和患心脏疾病的人来说是个大难题。3、乘客逃生主观意识差异大地铁站台(厅)或列车内突发灾害事故后,险恶的灾害环境,使乘客容易产生恐慌及焦虑心理,这对逃生意识较强、通道较熟悉的乘客来说,还能冷静判断险情,相对准确地采取自救措施,安全逃生的可能性也就较大。但就自救意识较差的乘客而言,从众、向光是多数人的选择,争先恐后拥向出口处时,被踩、

新月****姐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