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乡镇街道美国白蛾防治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确保我镇绿化资源和生态安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等文件为依据,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针,按照“属地管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防控结合”的原则,坚持“普防第一代,控制二三代”的策略,坚决遏制美国白蛾疫情严重发生和扩散蔓延。 二、防治目标及对策 (一)防治目标: 开展美国白蛾普查监测,实现监测覆盖率100%,测报准确率85%以上;开展检疫监管,实现产地检疫100%,调运检疫95%以上,复检率90%以上;开展无公害药剂为主、人工物理、生物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实现防治率100%,无公害防治率85%以上;疫情发生和扩散蔓延趋势有效控制,疫区受害寄主叶片保存率平均不低于85%,成灾面积不超过发生面积的1%;全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1.8%。 (二)防治对策: 1.完善监测体系。我镇建立2个监测点,由林业站每天进行测报和上报市站。 2.加强检疫封锁。 (1)强化产地检疫。镇林业站对所调进的苗木必须进行检疫,把疫情扑灭在货物调运期间。 (2)严格调运检疫。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未经市森林植物检疫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运出本镇。镇林业站对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其它产品木质包装材料和运输林产品等货物车辆的检疫检查,发现携带美国白蛾及时进行除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严防疫情人为传播。 (3)组织检疫复检。强化对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和其它产品木质包装材料的复检。林业站要加强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农作物等复检,发现镇外调入苗木没有检疫证书的,要查清苗木来源,并立即通知市森林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复检。 3.积极组织防治。 美国白蛾防治实行普防第一代、围歼第二代、控制第三代的对策,根据我镇林业绿化和水产养殖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 (1)绿色通道、圩堤两侧无鱼、蟹塘,可用化学防治,如车载式喷雾机械;绿色通道、圩堤两侧有鱼、蟹塘,采用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人工防治主要是剪网幕,摘卵块、绑草把等,化学防治可用打孔注干方法。 (2)果园、桑园等采用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方法,在适当时机也可采用化学防治。 (3)村庄家前屋后树木、单位大院风景树木、住宅小区园林树木、园林景区中树木等,可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对大兴金公路重点绿色通道继续采用购买服务方式进行集中防治,村庄和镇、村公路由镇组织防治,镇林业站根据美国白蛾疫情发生情况联系大型车载式防治设备。 三、技术措施 (一)人工物理防治 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3龄幼虫前,每天查找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发现网幕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集中烧毁或深埋。 绑草把: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1-1.5米高处,用稻草或草帘按照上松下紧在树干上围绑,诱集幼虫化蛹,草把每隔5-7天更换一次,换下的草把及时集中烧毁或深埋。 性(灯)诱:从4月中下旬开始到9月中旬,在重点区域内悬挂太阳能杀虫灯和美国白蛾性诱器诱捕成虫,定点、定人观察记录每天的诱虫种类和数量。 其他措施:挖蛹,摘除卵块等防治方法。 (二)生物防治 释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选择天气晴朗、气温25度以上、风力小于3级,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期间,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3—5头周氏啮小蜂的比例进行林间释放,全年计划防治三次。 (三)化学防治 选择安全、高效、无公害、无环境污染的药剂;对绿色通道两侧以及成片林等树木相对集中区域在无风的日出前后和傍晚前后使用烟雾机喷药;对鱼(虾、蟹)塘、菜地、居住地等敏感区周边,在树干1-1.5米高处,用毛刷在树干上涂抹1O-15厘米宽的药环或用打孔机在树干上打孔注药,毒杀幼虫。 幼虫幼龄期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000—1500倍液、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幼虫破网后,用0.5%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00—2000倍的药液进行喷雾防治,鱼(虾、蟹)塘周围树木可用康宽进行防治。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了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全镇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部署和检查工作方案落实情况,统一领导全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各村要结合实际,调整充实本村、本单位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方案。 (二)完善保障措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所需的经费由镇财政承担,年终市政府根据美国白蛾防控工作考核办法以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乡镇补助,镇将继续加大投入,优先安排,重点保证。林业站负责美国白蛾疫情预测预报和防治专业队伍人员培训和物资装备,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疫情调查,制定防治技术方案。各村、各单位要按照防治工作

你的****书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