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说“木叶”林庚(1910—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袁行霈 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葛晓音 浏览文章第1、2段,说说文中引用大量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2.“树叶”“落叶”却很少有人过问。 3.“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了许多精彩的诗句。思考:在古诗中,诗人极少用“树叶”“落叶”,而常用“木叶”甚至“落木”,原因何在?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诗中“高木与“高树的不同意味。 答柳恽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精读课文第6段:“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和“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使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木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 落红满路无人惜,踏作花泥透脚香。——杨万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愁柳鸿 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杜鹃

Y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