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准则为职工薪酬带来新变化之2充分体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劳动合同法》从不同角度对劳动者的经济利益——职工薪酬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规范,特别是“辞退福利”和“辞退补偿”分别出现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劳动合同法》中,真正体现了我国立法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些规定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研发人员职工薪酬在符合相应条件下准予资本化,解决了原来研发人员的工资标准与企业利润之间的矛盾。而职工薪酬准则信息披露要求有利于政府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劳动者薪酬水平,制定更多有利




工资薪金和福利费如何划分?答:税法的工资薪金和福利费具体规定如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根据《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关于合理工资薪金问题《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




企业年金管理办法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经过必要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的享受国家税优支持的养老保障计划。为维护企业年金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制定了《企业年金管理办法》《企业年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企业年金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根据劳动法、信托法、合同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托管、投资管理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企业




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的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的规定,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如下:1,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2,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1)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2)未实行医疗统筹




职工福利费余额处理浅析一、职工福利费余额税务规定2008年以前执行的福利费标准是《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6条第三款:纳税人的职工福利费,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02008年以后执行的福利费标准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40条,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国税函[2008]264号《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第3条关于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问题规定:2007年度的企业职工福利费,仍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




职工薪酬会计处理与税前扣除事宜《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以下简称15号公告)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并实际在财务会计处理上已确认的支出,凡没有超过企业所得税法和有关税收法规规定的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的,可按企业实际会计处理确认的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15号公告已执行两个年度,但税企双方有些问题仍没有协调好,现就有关工资、薪金税前扣除与会计处理协调问题分析如下。职工薪酬




会计的职工薪酬与税法的工资总额相同吗?根据财会2014年8号(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通知)的规定,职工薪酬由原来的8项内容改为4项,即将原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费,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与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再新增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作为改后的第一项内容短期薪酬;将原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改为第二项内容离职后福利;第三项内容仍为辞退福利;第四项内容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根据上述规定,会计职工薪酬的核算应在“应付职工薪酬”下设短




企业辞退福利的会计核算探析[摘要]辞退福利是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出现的新名词。本文主要讨论了辞退福利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和关键步骤,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辞退福利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辞退福利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将辞退福利定义为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成为辞退福利的首要条件是解除劳动合同的发起方为企业,而不是职工,如




支付工资必须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吗?能否直接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一、问题的提出有朋友问:我公司是每个月底发当月工资,我的做法是直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当月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发放才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这样做有问题吗?是否一定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呢?二、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估计是觉得工资核算经过“即先计提再发放”两个阶段太麻烦,因此,就产生了疑惑:能不能不计提,等实际发放的时候再直接计入成本费用呢?他们认为,反正最终都是计入成本费用,又有




工薪族如何巧理财个税起征点上调,对普通工薪家庭无疑是利好。财税专家表示,可支配的钱将更多了,虽然金额不可能太大,但可以借这次收入增加的机会,积极进行定期定额买基金等新的理财尝试,使家庭的综合理财收益有所提高。方案一:多缴住房公积金公积金管理办法表明,职工是可以缴纳补充公积金的。也就是说,职工可以通过增加自己的住房公积金来降低工资总额,从而减少应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方案二:投资货币和基金储蓄往往被工薪阶层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方式,但扣除利息税后,本来就不高的利息收益就所剩无几了。而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则不一样,除了




外贸企业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企业除了支付给职工劳动报酬外,还要根据国家规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一定数额的职工福利费和工会经费,用于职工的医疗卫生、生活困难补助和工会组织的活动经费等。此外,还要提取用于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科学文化的教育经费。企业每月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2%提取工会经费,并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企业按商品经营业务人员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应借记“营业费用”账户;按管理人员、医务福利部门人员和长期病假人员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




怎么写效益工资分配方案中国企业中按经济效益状况支付职工的工资。通常是在职工基本工资以外,按个人劳动贡献大小同经济效益水平挂钩而上下浮动的。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劳动积极性的提高。效益工资一直都是劳动者很关心的一个点,那么怎么写一份分配方案呢?下面为大家带来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年度效益工资分配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行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资源分配的激励作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个适应现代化村镇银行运作的科学、合理、规范的内部绩效工资考核体系,




企业职工福利费的列支问题一年一度的汇算清缴又要开始了,会计们也忙碌起来。今年报表又有了新的变化,在进行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填报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时,职工福利费的列支是税务检查的重点,不可忽视。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也就是说,将原来按计税工资的14%计提(余额可结转下期使用)的职工福利费,改为据实扣除,“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




汇总:工资薪金及相关经费税前扣除问题为帮助纳税人进一步理清工资薪金及相关经费的税务处理方法,本期就工资薪金及相关经费税前扣除问题进行专题解答,供学习参考。工资薪金及相关经费税前扣除问题解答问:税法是怎么定义工资薪金的?答: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它支出。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就税法而言,工资薪金支出




财务人员工资水平的基本情况财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基本有下几面几种情况,当然了也不绝对,因为会有一定的特殊情况。我们按会计的岗位来说,首先是出纳。在从业人员来说,一般不会称出纳为会计人员。称得上会计人员是除了出纳以外人财务部门的其他岗位。由于出纳岗位的特殊性,现在不少企业基本上是亲戚为主。工资水平一般也就是2000左右。发达一点的地方工资可能会高一点达到3000,一般也就是2000上下。当然了也有公司不是亲戚的。工资水平也就是这个水平。另外就是会计人员了。会计在一般企业里又分为成本会计、总账会计、税务会计、主管




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一、企业发放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一)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等,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二)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活动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四)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




工业企业工资应如何核算工资是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及补贴。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进行核算,应付工资是为企业计算及发放工资而设置的会计账户,集中反映企业应付职工的工资总额。工资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经常性奖金、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组成内容,正确核算工资,区别工资性支出和非工资性支出。凡属于工资总额内的工资性支出,不得漏计;凡不属于工资总额内的非工资性支出




辞退职工补偿的会计处理根据新《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的规定,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关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或者安置费,除正常经营期间发生的列入当期费用以外,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企业重组中发生的。依次从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实收资本中支出。企业清算时发生的,以企业扣除清算费用后的清算财产优先清偿。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




年终奖、工资和十三薪有什么关系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根据该规定,奖金属于工资性质。【事件】小陈今年本科刚毕业,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一家外资单位,从事销售工作。工资待遇和福利等都不错,羡煞同学。小陈对于目前的待遇水平非常满意,但在入职时,用人单位和他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许多名词让他有些困扰,比如他的报酬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十三薪、十四薪




外籍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分析在上一篇中主要谈到了各种不同情况的纳税人应当履行的不同的纳税义务,文中主要依据了《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义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48号,以下简称“148号文”)以及我国对外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通过上述政策及上文的分析,我们大致建立了外籍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原则和框架。在实际的操作和税款计算时,仍然有很多需要明确和注意的地方,我们将在本文进行具体分一、居住时间的具体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