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2011(大全5篇)第一篇:《操作系统》教学大纲2011《操作系统》教学大纲学时:85学时学分:3+2学分理论学时:51学时实验学时:34学时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纲执笔人:章昭辉大纲审核人:一、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是当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支撑,它管理和控制着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软、硬件资源,可以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人员深入




《操作系统》-简答题第一篇:《操作系统》-简答题计算机应用专业《操作系统》复习题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有什么基本特征?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并发、共享和异步性。2、操作系统的含义及其功能是什么?1)、含义:OS是一组系统软件,它是软硬件资源的控制中心,它以尽量合理有效的方法组织多个用户共享计算机的各种资源。2)功能: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包括: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模版)第一篇:《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模版)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OperatingSystemCurriculumDesign)课程编码:学分:1总学时:1周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操作系统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1、掌握操作系统基本理论与管理方式2、掌握以编写程序的方法与操作系统交互3、了解操作系统内核的添加和裁剪的一般方法二、课程设计安排流程: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确定;形成编程思路;使用具体语言




《操作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第一篇:《操作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分:0.5计划周数:1周预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数据结构开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网络工程本科、软件工程本科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操作系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第一篇:《操作系统》教学大纲操作系统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必修课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负责对系统中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对各种活动进行正确的组织,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高效地工作,指挥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操作系统基于硬件,并对硬件实施管理,并构成对所有软件运行的支持平台,给用户使用计算机而提供方便灵活友好的接口。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




《操作系统B》教学大纲计算机金虎]第一篇:《操作系统B》教学大纲计算机金虎]【操作系统B】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学分】【总学时】56学时,其中讲授:40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基础】在学这门课之前,学生必须预修过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和数据结构、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适应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物联网工程【教学目标】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内部结构以及设计与实现方法。掌握主流操作系统的技术特点,了解




《大学计算机基础》培训总结第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培训总结《大学计算机基础》培训总结在过去的两天里,我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班培训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受益匪浅。两天时间,分别由上海同济大学的龚教授、杨教授两位老师讲授了许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要领、教学方法、教学中碰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等。这些真正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和课程建设中所需要的掌握的,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龚老师工作态度细致、踏实,体




《大学计算机基础I》作业_操作系统(共5篇)第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I》作业_操作系统《大学计算机基础I》操作系统(WindowsXP)作业对象: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I》课程的所有本科学生目的:检验大家对WindowsXP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要求:1.每位同学的作业必须是独立完成,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I》实验报告册中的第一次“一般性实验”内如实填写完成过程,如有雷同视为未完成(允许将作业用打印纸B5打印后粘贴在报告册相应位置);2.提交作业的时间为布置作业后下次上机时学习委员收齐统一交给实验老师,未




《复杂系统理论基础》读后感第一篇:《复杂系统理论基础》读后感P82:平衡与最优化一般均衡是经济理论的奠基石。平衡是一个孤立或部分孤立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它应当与开放系统(与环境有动力学耦合的系统)的稳定状态(stationarystate)相区别,后者是通过持续施加外力而维持在一个不变的状态之中。一个孤立或部分孤立系统,在其外生参量固定的条件下,如果它的状态不随时间而改变,那么系统就处于平衡之中。如果系统在微小扰动之后仍能回到平衡态,那么这种平衡时稳定的(stable)。如果在小扰动(而不是强到足以越过某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材课后习题及答案(5篇范例)第一篇:《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材课后习题及答案《微机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第一章1.11请完成下列数制转换:(1)将174.66D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和十六进制形式。(2)将100011101011.01011B转换为对应的十进制和十六进制形式。(3)将F18A6.6H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和十进制形式。答:174.66D=10101110.1010B=AE.AH100011101011.01011B=2283.34375D=8EB.58HF18A6.6H=9893




《微机原理与应用》总结复习.第一篇:《微机原理与应用》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一、个人计算机的构成(各组成部分及器件作用、性能指标等二、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数制和编码、指令和程序、…三、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内部和外部结构、工作原理、概念术语解释、外部设备分类和接口基本概念第二章IA-32结构微处理器8086/8088微处理器结构、存储器结构与堆栈、8086~80386、80486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差别8位、16位、32位寄存器的功能作用以及一些特殊寄存器的状态标志位的含义8086~803868位、16位、32位




《微机原理及应用》试卷及其答案第一篇:《微机原理及应用》试卷及其答案《微机原理及应用》试卷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在计算机中,对带符号数的运算均采用补码。带符号负数11000011的补码为__________。2、单片机通常采用“三总线”的应用模式,芯片内部设有单独的、_____和控制总线。3、当使用80C51单片机时,需要扩展外部程序存储器,此时EA应为__________。4、若(A)=B3H,(R0)=A8H,执行指令XRLA,R0之后,(A)=_______。5、在80C51单片机中




《古老与文明》关于计算机与算盘谁更好用的争论。第一篇:《古老与文明》关于计算机与算盘谁更好用的争论。时间:当代地点:舞台人物:古代人(简称“古”)、现代人(简称“现”)道具:古装、西装、算盘、计算机模具、火柴、桌子、茶杯、较高的椅子各一、[幕启][台上有桌子,桌子上放着茶杯,桌子后有一张高椅子。古代人上。他穿着古装,边拨弄着手中的算盘。他先把算盘大模大样地放在桌子上,然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服装,再正襟危坐到椅子上,还举起桌上的杯子喝了口茶,最后才说话]古:(满怀豪情地)中国人真伟大!四大发明就不用说了,只看我




《信息技术》教案(精选合集)第一篇:《信息技术》教案3+1职业技术培训教案信息技术阮丽生张丽2014年6月《信息技术》教案第1课Excel2000教学目标:熟练掌握Excel2000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编辑单元格,内容的修改、插入、删除、单元格的填充。教学难点:分数、文本数学的录入;冻结填充;单元格的删除。教学内容:一、Excel1、作用:用于数据处理的软件,由行、列构成。对以此构成的二维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管理(运算、分析、输出结果)。2、单元格允许存放字符、数值、变量、公式、图象、声音等。3、组成(文件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第一篇:《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选自广东省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是四年级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始,其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目的是使学生在小学的开始阶段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并知道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




《信息技术》期末工作总结第一篇:《信息技术》期末工作总结2010-2011年第二学期信息技术课工作总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以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现将这个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本学期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基本情况我校现有学生300多人,共7个班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为3-6年级,我校微机室共学生机50台,全部投入使用。每班每周都开设有2节信息技术课,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电脑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培养兴趣。二、信息技术课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卷)(推荐)第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卷)(推荐)《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学院: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中。1.计算机的发展通常认为经历了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A)电子管B)晶体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




《32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32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2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32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rincipleof32-bitMicrocomputerandInterfaceTechnology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32/2四、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基础,16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五、课程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获得32位微型计算机组成及接口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科学发展前沿,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结构研究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利




《信息技术期末》总结第一篇:《信息技术期末》总结绵阳中学英才学校郭林作为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已来,我通过向优秀老教师学习、向同事交流、向学生授课等多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对教师这个光荣的行业以及我所教学的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第一篇:《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科目:信息技术教师:车建雄时间:2015年3月26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九彩中学车建雄【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技术(IT)的含义,了解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结合人文教育)2、理解当代信息技术的范围以及其意义。3、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中学生如何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教学重点】通过专题探究,搜集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影响,体验信息文化内涵。【教学难点】1、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