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谈中国诗》.ppt / 文档详情
《谈中国诗》.ppt 立即下载
2024-10-27
约3.9千字
约38页
0
1.1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谈中国诗》.ppt

《谈中国诗》.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中国诗作者简介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的特点。
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魔术师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66年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背景资料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3.中国诗的特点之一:篇幅短小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谈中国诗的立场是比较文学难句理解例3:“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看得远”指悠远的意味,“每把眉眼颦蹙”,指把诗的篇幅弄短。
例4:“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怀孕的静默。”
“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例5:“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6节)
“比重”在这里指诗所承载的内容以及诗所用的篇幅和诗的音调的总和。
例6:“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6节)
此句的“谈话”“演讲”分别比喻中国诗的斯文和西洋诗的狂放。“像良心的声音”这个比喻充分写出了中国诗无声胜有声的特点。
例7:“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8节)
此句用旅行最终要回家来阐释读中国诗的目的诗要使人知道什么是诗。
例8:“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此句通过对狗的不同叫法来阐述不管是中国诗还是外国诗,首先它们是诗。(8节)
例9:如何理解“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
这是对只读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样就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不能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主题归纳
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可拿一个“通”字概括,即通古今,通中外,通学理。
在行文布局中,先论述总原则,再逐层展开,并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特别是在每个有关中国诗特点的论述中,都包含着对比与综合,以中外诗歌作对比,以诸多材料来综合中国诗的特点。(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钱钟书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事,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启人。钱钟书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见长。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融会贯通,浓缩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测的一潭清水。在本文中作者对各种材料的运用更是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语言轻松、幽默,大量运用比喻等手法,似随口而出,而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颇具画龙点睛之妙,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以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类比,既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内容。2、比喻的运用别开生面
课文精妙的比喻显出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例如:(2节)为了说明中国诗的发展的超常性,作者用中国画的发展作了相应的类喻,“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然后联系印度的《百喻经》一语道破天机。
(3节)为了说明中国的诗歌之短,作者借用了一西方的短语“轻鸢剪掠”,轻巧自在,凭人去遐想。
钱先生作比喻,重文采亦重哲理──“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谈中国诗》

文档大小:1.1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