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学/历史/军事/艺术 / 中国史
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重点和难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雨巷****轶丽
2页
2024-10-25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人教版.doc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2、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齐、晋称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三

美丽****ka
6页
2024-10-25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doc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

努力****绮亦
5页
2024-10-25
江苏省苏州五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doc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教学难点】地动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对于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汉代造纸示意图》,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并通过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优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动态的地动仪震动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动仪有什么价值。探索实践:由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布(旧绸子)和一块木板(或竹板),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

文库****坚白
6页
2024-10-25
江苏省苏州五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 新人教版.doc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习他积极战斗的精神。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难点:宗教的本质和影响教学思想:制作知识结构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掌握重点内容。教学过程:[导入]提问:秦汉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总结,引入思想、宗教。一、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其教义主要有人生是苦难;要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入极乐世界。西汉末,佛教经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传入我国后,分内传佛教、藏传佛教。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

佳晨****ng
3页
2024-10-25
江苏省苏州五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doc

大一统的汉朝过程与方法:由学生阅读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诗文来导入新课;由学生表演历史短剧表现汉初经济的发展状况加深学生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理解,通过学生表演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短剧帮助他们记忆“文景之治”这一重点内容。通过影像资料解决武帝实行分封诸侯的背景原因的解释。通过画图的形式解决学生对武帝分封诸侯过程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汉初高祖、文帝、景帝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原因措施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经过汉武帝大一统有关知识的学习说明了大一统是西汉全盛

青团****青吖
3页
2024-10-25
江苏省苏州五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新人教版.doc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及两汉的关系,(卫青,霍去病,王昭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识图和查阅能力教育目标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友好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主流重点、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各民族友好是主流策略和方法分组讨论教学媒体教学程序教学内容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两汉与匈奴的民族关系。简要介绍了匈奴的兴起和两汉与匈奴的交往,共同促进了祖国历史的发展。同学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匈

一条****杉淑
2页
2024-10-25
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doc

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张衡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能力方面: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

爱欢****23
6页
2024-10-25
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2 新人教版.doc

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0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2新人教版【教学设计思路】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

志信****pp
3页
2024-10-25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doc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知识目标: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张衡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能力目标: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

猫巷****晓容
4页
2024-10-25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人教版.doc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知识目标: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能力目标: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教学方法:[键入内容]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通过看课本P30-P32,完成以下问题。1、东周分为和。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4、描述晋楚争霸情况。5、春秋争霸的历史

是你****噩呀
3页
2024-10-25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案 新人教版.doc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知识目标:了解匈奴对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能力目标:通过课前安排学生搜集课本人物的故事,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搜集的内容,提高表述历史现象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积极参与的意识。情感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角色模拟,加强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认识到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的贡献,树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

一条****发啊
3页
2024-10-25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00.doc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2.掌握贾思勰和《齐民要术》。3.掌握郦道元和《水经注》。能力目标1.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2.通过本课学习,应该学习祖冲之、贾思勰等人的钻研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

邻家****文章
11页
2024-10-25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大一统的汉朝.doc

大一统的汉朝[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

是笛****加盟
4页
2024-10-25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体会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艺术鉴赏通过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

婀娜****aj
4页
2024-10-25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3).doc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3)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体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在我国乃至人类文化史上大放异彩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横向联系认识新知指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认识当时文化的繁荣同民族融合、经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纵向联系归类比较通过“祖冲之和圆周率”与《九章算术》,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与原始农耕、先秦农业、秦汉农业成就,郦道元《水经注》与张衡地动仪功用的比较,认识课题“承上启下”的内涵跨学科综合思维指导学生通过阅

一吃****昕靓
3页
2024-10-25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doc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本课始终贯穿学生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以诱思教学为主线。(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法和学法]教法采用讲述法与诱思法相结合。学法:合作探究讨

婀娜****aj
3页
2024-10-25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doc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历史审美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我们勇于追

淑然****by
4页
2024-10-25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1).doc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重点和难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

慧颖****23
3页
2024-10-25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伐无道,诛暴秦”(1).doc

“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三、过程和方法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

光誉****君哥
3页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