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在绝经后女性中更为严重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为5%,女性22.2%50岁以上,发病率为21%60岁以上,发病率为58%70岁以上,发病率为94%80岁以上,发病率为100%骨折对女性的危害相当于乳腺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危害的总和有研究估计:女性患乳腺癌的机率为1/9而女性骨折的机率为1/6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组织内,单位体积中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特点骨量减少骨矿物质〔钙盐〕减少,骨微结构退化骨小梁变细、变稀,微骨折,导致骨关节痛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高,难以承载原来的负荷,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会使骨骼在轻微的创伤中骨折,特别是脊椎骨、髋骨及腕关部。快速增长期:出生-20岁,为人体骨骼迅速发育阶段,骨密度处在快速增长期,足量的钙质可有效地促进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稳定增长期:20-30岁,骨密度呈继续增加趋势,应多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平衡期:30-40岁,骨密度在35岁左右到达峰值,该阶段钙的摄入应满足生理需求量,即每日800毫克。快速丧失期:50岁以后,此阶段女性骨量丧失速度大于男性,65岁以后,女性将丧失骨钙的30-50%,男性将丢失20-30%,长期骨钙丧失导致骨密度降低,发生骨质疏松,为预防和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要及时补钙。1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卵巢内分泌功能降低下,雌激素减少,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年龄多在50-70岁。2型原发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年龄老化有关,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女比例约为1:2。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四、骨质疏松原因与危险因素膳食中促进钙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某些氨基酸〔赖、色、精氨酸〕、乳糖以及钙磷比例。膳食中抑制钙吸收的因素:植酸盐、草酸盐、膳食纤维摄入过多、脂肪消化不良、乙醇及某些药物。非膳食因素:年龄、运动、激素水平、生理状况、遗传以及人体对钙的需要量。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特征性别女性年龄老年人,并与年龄成正比雌性激素卵巢功能不全或绝经后的雌性激素缺乏膳食营养钙缺乏、维生素D缺乏、酗酒、咖啡因摄入过量活动运动锻炼和体力活动较少生活工作方式作态工作、长时间卧床或看电视、吸烟家族史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种族亚洲人〔尤其皮肤白者〕、欧洲人、高加索人体型娇小瘦弱者慢性病性功能减退,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肝、肾疾病等不良生活方式吸烟其他营养素与骨质疏松膳食纤维阻碍钙吸收〔鳌合、加快食物通过肠道〕但目前尚无证据说明:仅仅膳食纤维高,其他营养素平衡的膳食可导致骨质疏松氟过量氟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但同时可造成皮质骨矿化不全水中氟含量>4.0mg/L地区的居民骨折率增高五、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2.骨骼变形疏松的骨骼容易变形,椎体压缩变形可导致驼背、身长缩短;下段肋骨能压在髂骨嵴,引起胸廓畸形。骨折与并发症:3.骨折与并发症常见骨折部位是椎骨、股骨颈、股骨粗隆间、桡骨、腕骨等。六、骨质疏松的诊断七、骨质疏松的防治合理的膳食营养经常性运动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性用药防止服用促骨质丧失的药品定期体检1.健康的饮食钙补充剂的选择科学补钙2.经常晒太阳4.定期检查骨密度5.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掌握预防骨质疏松症关键时期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增加峰值骨密度峰值骨密度与遗传因素有关,年轻时摄入充足的钙并加强运动锻炼,可使骨密度在遗传因素允许范围内到达较高的峰值。减少成年后骨质丧失速度雌激素疗法问题:性激素疗法:雌/孕激素替代治疗

15****9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