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广东-2019_广东省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四节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考纲要求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认识)2.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3.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模仿操作)5.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认识)6.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知道)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广东中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主要有几个方面:(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主要考查石墨的性质、碳的还原性等。(2)CO的性质,主要要考查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CO与CO2的鉴别。(3)CO2的性质,主要考查与水、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反应、灭火等应用。(4)CO2的实验室制法,与其他气体(O2、H2、NH3)相结合,主要考查对药品的选择,对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设计和评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较强考点梳理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用途考点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5年5考)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用途及影响续表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4.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精讲精练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以下几点:(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作钻头、玻璃刀等;石墨质软有导电性等可制铅笔芯、电极等;木炭或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作吸附剂等;木炭还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作燃料和冶炼金属。(3)书写物质的名称时要正确区分“碳”与“炭”。“碳”指碳元素,在描述物质组成时用“碳”,“炭”用以表示具体存在含碳元素的各种物质,如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1.(导学号08224081)(2017江西)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原子大小不同C.原子种类不同D.原子数目不同2.(导学号08224082)(2017上海)活性炭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A.难溶性B.稳定性C.吸附性D.可燃性3.(导学号08224083)(2016贺州)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用途及原因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4.(导学号08224084)石墨烯技术制造的手机具有更好的触控性能、更长的待机时间、更优的导热性能。石墨烯是从石墨薄片中剥离出的单层石墨。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石墨烯属于______(填字母)。A.化合物B.单质C.混合物(2)根据上述信息,你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3)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让足量镁条在收集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碳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精讲精练(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一氧化碳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CO、CO2都是碳的氧化物,化学性质也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C.将CO、CO2分别通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均变红D.CO、CO2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它们的分子体积变小方法点拨:一氧化碳的毒性和还原性是中考常考内容。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用放一盆清水在室内的方法是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它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或加热时容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要验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或氧化铁的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排尽空气后再加热。有关二氧化碳的常考点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导学号0822408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导学号08224087)(2016临沂)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3.(导学号08224088)(2017德州)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你认为下列

慧娇****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