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学/历史/军事/艺术 / 古代文学资料
读《国学入门》有感.docx

读《国学入门》有感第一篇:读《国学入门》有感读《国学入门》有感八步区步头镇初级中学欧阳萍指导老师赵雄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弟子规》,我懂得了我们青少年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孝顺父母长辈的好习惯;明白了对待朋友要忠诚、对待长辈要温顺谦恭,在长辈面前如何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知道了如何培养谦虚谨慎、诚实守信,泛爱众人众物,勤奋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总之,我们常读《弟子规》、常用《弟子规》来对照纠正我们日常行为,会让我们青少年成长为一个孝顺、懂礼、谦恭、勤学的人,成为一个走上社会大家都喜欢的人。我还了解了《弟子

努力****骞北
35页
2025-08-28
读《苏轼传》有感精编.docx

读《苏轼传》有感第一篇:读《苏轼传》有感读《苏轼传》有感不知谁人曾经说过: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给你一份天才,就搭配几倍于天才的苦难。不知是不是苏轼太过于天才,连上帝也要在他的命运里刺上普通人几辈子才会经历到的苦难。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这些苦难,造就了现今名震天下而且历久不衰的“长青树”——苏轼。苏轼生在一个言论尚算自由的年代,在他年轻之时有很好的环境展现自己的锋芒。而从他坐上“大宋状元”这把交椅的那个时刻开始,上帝就赐给了他际遇、同时还有不可预测的危机在前路潜伏。苏轼两兄弟丁忧结束重返京城时,正值王安

纪阳****公主
13页
2025-08-28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docx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第一篇:读《唐诗三百首》有感读《唐诗三百首》有感(一)张军小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既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千锤百炼的不朽硕果,更是愉悦我们精神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源泉。唐诗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上至鬓鬓老者,下到黄发孩提,基本都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境界。《唐诗三百首》有很多版本,但其内容都是包罗万象,尽涵人生百态,世间冷暖,品味一首首唐诗,我们彷佛进入了一个浩瀚无边的天地,不断领略着人生的真谛,我们本一贫如洗的精神世界不断接

美丽****ka
16页
2025-08-28
读《资治通鉴》学“善易不占”(合集五篇).docx

读《资治通鉴》学“善易不占”(合集五篇)第一篇:读《资治通鉴》学“善易不占”读《资治通鉴》学“善易不占”——评《通鉴》系列文章(一)□贺云飞《资治通鉴》是一部“网罗宏丰,体大思精,为前古所未有”的史学鸿著,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载主持编撰而成。全书二百九十四卷,记事始于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终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括浩浩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历史。《通鉴》初完稿之时,宋神宗皇帝如获至宝,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书名——《资治通鉴》,亲撰序言,并于每编的前后

努力****晓骞
16页
2025-08-28
读《老子》有感精编.docx

读《老子》有感第一篇:读《老子》有感读《老子》有感:1.又是人生三步路以外什么都看不清2.一个人在一生中遇到的偶然因素太多,意料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杰出的头脑,能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及时的寻找到那个通向成功的”道”只有有杰出的思路才有出路3.时尚可能不会成为经典,但经典永远是时尚4.“德”——就是从“道”里面悟出来的东西,道——就是一个脑袋在十字路口,做选择。从人的道里面悟出来的东西就是道德,从畜生里面悟出来的东西,也就是那个德行5.重生、贵生、爱生——老子的核心6.人或者是痛苦的。“无所以有大患者,

玉环****找我
32页
2025-08-28
读《古文观止》有感精选.docx

读《古文观止》有感第一篇:读《古文观止》有感读《古文观止》有感《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四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古文观止》这些不朽的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艰深的文章美学,乃至博远的宇宙哲理。这次有幸拜读《古文观止》这本书,是因为别人的推荐。其实初高中时学过很多的文言文都选自于《古文观止》。当时并不了解,现在再拿来拜读特别有感触。因为当初学习的时候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把老师讲的重点背下来,记录下来。如今拿来

涵蓄****09
14页
2025-08-28
读《论语》有感精选.docx

读《论语》有感第一篇:读《论语》有感读《论语》有感孙集一中张春利对于《论语》,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它是春秋时期孔子的言论辑录,当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前几年,曾经从电视看过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的《论语心得》,看到了当代名人——于丹从中学到的是很多深奥的知识,我也深受启发。寒假期间自己也详细读了这本书,使我也颇有些心得。虽不象于丹的感想那样丰富,但心里也压抑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论语》在今天最重要的的是给我们教师指出很多了教育方法。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和教无定法,教诲别人知识是从来没有感到厌倦的,这是今天所

春岚****23
34页
2025-08-28
读《论语》,悟人生-----读后感.docx

读《论语》,悟人生-----读后感第一篇:读《论语》,悟人生-----读后感读《论语》,话人生-----读后感重品《论语》,倍感亲切。以前不曾有过的感受,现在萦绕脑海,迟迟不肯离去。索性把它写下来,与懂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论语》的“为政篇”中有一文章印象最为深刻: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论语》中的经典理论想必朋友们早已滚瓜烂熟铭记在心。但真正领略“知天命”背后隐藏的深邃哲理,恐怕不是人人认同的。历代注释家们也众说纷纭,难得

Ja****20
24页
2025-08-28
读《论语》学做人.docx

读《论语》学做人第一篇:读《论语》学做人读《论语》学做人五(4)班王个《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过去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是人人必读的书。有幸的是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接触了《论语》,慢慢地了解了《论语》,最后《论语》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从《论语》中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论语》的思想核心是讲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处事,如何修养自己,使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能担当大事、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在儒学、孔子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过来的。我们常用的许多成语、

书生****22
8页
2025-08-28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docx

读《论语·学而篇》有感正文:读《论语·学而篇》有感读《论语·学而篇》有感1《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包括16章,涵盖诸多方面的资料,从学习到道德修养,从孝悌到忠信,从君子到君主其实讲的全部是做人的道理。虽为学而,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知识在于其次,最重要的在于做人。“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

书生****22
45页
2025-08-28
读《十典九章》有感.docx

读《十典九章》有感第一篇:读《十典九章》有感行为规范,从我做起——读《十典九章》有感随着中建总公司的不断快速发展,社会上地位的不断提升,公司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为规范,树立企业形象,体现企业价值,展示企业风采,《十典九章》恰恰是公司每一位员工用来规范行为,以身作则的行为标准。仔细阅读由中建总公司提出的《十典九章》后,感受非常深刻,深感坚持《十典九章》对公司健康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十典九章》由两部分内容组成,“行为十典”是对管理行为和员工习惯的倡导和要求,“礼仪九章”是中建员工的礼仪规范。“行为十典”明

靖烟****魔王
12页
2025-08-28
读《红楼梦》有感精选.docx

读《红楼梦》有感第一篇:读《红楼梦》有感读《红楼梦》有感吴荻《红楼梦》,章回体小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小说集大成的巅峰之作。全书以荣国府日常生活为线索,宝、黛、钗之间的爱情故事,记录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无可救药,必将走向灭亡。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一部红楼,多少辛酸泪。作者于开篇交代的引子则可以看出,红楼是一场悲剧,是中国小说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悲剧。我国古代文艺作品,虽经

努力****爱静
46页
2025-08-28
读《红楼梦》后感精编.docx

读《红楼梦》后感第一篇:读《红楼梦》后感读《红楼梦》后感——繁华背后的“老妪”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高一(1)班仲正强在闲暇的午后,坐在书房中,一杯香茗,一本《红楼》,可谓,悠哉。能在百年之后,品读这一经典,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又可谓,幸哉。——题记《红楼梦》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妈妈的影响下,我至今已读了三遍。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尤其是书中对于人物的描写,那可以称得上是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无不令人叫绝。例如宝玉的风流潇洒,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雍容大气,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

朋兴****en
31页
2025-08-28
读《红楼梦》感悟.docx

读《红楼梦》感悟读《红楼梦》何晗《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创建了贾府这个大家庭,但是整部作品的主线却始终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如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宝、黛间的恩爱缠绵上,的确很容易让人生厌,但是从作品的写作手法这条线索出发,却使我感感悟有许多。第一,阅读过《红楼梦》的读者一定会发现

骊英****bb
3页
2025-08-28
读《苏轼传》有感2.docx

读《苏轼传》有感2第一篇:读《苏轼传》有感2读《苏轼传》有感苏轼在黄州安居了四年,正当他已经学会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切时,朝廷突然将他调回,两年的颠沛流离令他身心疲惫。但他对朝廷的忠诚使他在回京后开始重拾政治的正轨,飞快的升迁让朝中小人惶惶不安,用尽一切龌龊的手段想将苏轼击倒,但是此时的苏轼又岂是“乌台诗案”时的苏轼?不过苏轼一点求取官职的意思都没有,只可笑那些小人在庸人自扰。苏轼身居高位,却丝毫不傲,依然故我,这又是苏轼过人之处,“一朝失意在民间”他能不屈不挠不灰心、“春风得意在朝堂”他能不骄不奢不狂热,

依波****bc
13页
2025-08-28
读《老子》有感.docx

读《老子》有感第一篇:读《老子》有感徐超30707094广告092读《老子》有感读《老子》有感本来想写成《老子》批判,因为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总是对传统思想文化抱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和自负,这种崇拜和自负让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获得某种心理的满足中的同时,对社会事务抱着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裹足不前和无所作为。当然,这也与中国社会的特殊生活环境有关,因为社会总是由统治者掌控着,除非知识分子能够站在统治者角度思考,如果站在客观公正的社会立场,知识不仅不能带来个人的益处,也无法带来社会益处,相反,完全有可能让知识分子本人甚

猫巷****熙柔
32页
2025-08-28
读《老子》心得.docx

读《老子》心得第一篇:读《老子》心得大智若水——读《老子》有感老子云:上善若水。老子认为,水,性柔弱,任顺自然,公而无私,造福天下;处下处卑,不争居后。水最能体现道的品质,即不争之德。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以功成名就,志得意满总结之;有人以完全落败,晚景悲凉总结之。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踽踽独行。但为何有如此不同的人生境遇?究其根本,是我们追求成功的方式不同,故结局也是天壤之别。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个人太汲汲于成功时,反而会被其深深束缚,不能自拔。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

猫巷****雪凝
35页
2025-08-28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节日时令.docx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节日时令第一篇: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节日时令2017届高三语文文化常识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节日时令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春节。中国人过春节,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说它的来历,大概是起源于殷商时期的“腊祭”活动,都要在年头岁尾祭神祭祖,感谢神灵的恩赐。这一习俗代代相传,就成了人们祝贺岁首的春节活动。到了汉代,这种活动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春节,又称为年。“年”,最初叫“稔”(rěn),寓谷禾丰登之意,同农业生产有着直接关系。古书上解释说:“年,谷

雨巷****怡轩
38页
2025-08-28
读《礼记》有感.docx

读《礼记》有感第一篇:读《礼记》有感《礼记·昏义》读书笔记《礼记》又名《礼》,共四十九篇。据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卷五的统计,以《唐石经》为准,《礼记》共有九万八千九百九十四字,差不多是《周礼》、《仪礼》二书的字数之和。《礼记》的“礼”,包罗万象。从中可以看到,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礼都无时不在。对活着的人要讲礼,对死去的人也要讲礼。整个社会,实是在礼的框架下运转;而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也须臾离不开礼。这个“礼”是广义的。以上,是我从资料上得知的。不过,当我从湖大图书馆编号K892的书架

是你****元呀
11页
2025-08-28
读《红楼梦》有感精编.docx

读《红楼梦》有感第一篇:读《红楼梦》有感读《红楼梦》有感今年暑假,我在家里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它是曹雪芹的作品,它里面讲述了一系列的爱情故事。它又名《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曹雪芹把《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里面有相貌英俊的贾宝玉;美若天仙的林黛玉;贾赦;其他的夫人刑夫人;贾政;其他的夫人王夫人;还有贾琏、贾珍、贾兰、老夫人……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是贾宝玉。再说说贾宝玉。他就是太虚幻境里的神瑛侍者。传说远古时候,因为水神和火神打仗,把天捅了个窟窿,天上的火都掉下来了。有一位女神

努力****爱静
45页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