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古代的正负数零是一个界限。我们看温度计,温度就有“零上”与“零下”两种情况。如昨天最高气温是8摄氏度(注意:不要把“8摄氏度”说成“摄氏8度”,因为摄氏度”是一个度量单位,三个字不能分开),最低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通常我们称“零上”为“正”,零下为“负”。“正”的量用正数表示,“负”的量用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负号“-”所得的数)表示。那么,昨天的气温范围就是-4℃~8℃。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必须用正数与负数。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是:负数在世界上最早出现于我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5




苏教版第七单元第八课时◆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第七单元第八课时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第七单元第八课时第八课时:6的乘法口诀第十五周星期一第二节2019--.05—26教学内容:教材第85~86页例题及想想组做。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2、列式计算:1个53个4相加5的2倍3、导入新课




苏教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第三课时第十二周星期四第二节2019--.05—08教学内容乘加乘减(课本、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




对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的成就: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进行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兴办太学。军事上,曾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率兵攻打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一带。综上所述,汉朝在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大一统。在政治上汉武帝强化了中央集权使得,主要权利再次集中到了中央的手中,进一步削弱了藩王的势力,使得国力得以最有效的发展。在军事上,培养




黄继光1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讲读全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2.进一步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课文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理清全文脉落。(二)讲读第一节。提问:1.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发生在上甘岭的哪次战斗中?2.关于这次战斗,这一小节都告诉了我们哪些情况?说明什么?(三)讲读二、三节。默读提问:1.战斗中,黄继光请求什么任务?2.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拿下火力点的任务非常艰巨?(四)精读四、五、六节:1.教师范读,读前提出思考题:课文写了哪几层意思?在完成任务过程




黄继光3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简介时代背景及人物(二)听课文录音,思考这篇课文写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1.字形难点:暴的下方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600字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后,我感慨万千,心中有太多对圆明园的毁灭而惋惜,对英法联军的痛恨。我的心就像那大海里的海浪一样高低起伏,久久不能平静。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圆明园原来是这么美丽,读着读着自己似乎身临其境,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但是这么美丽的一个万园之园,竟然被英法联军给毁灭了。那些英法联军简直就是坏透了。把能抢的东西抢去,不能抢的还烧毁,毁灭罪证证据,我实在太痛恨他们了。圆明园是一个聚集了许许多多风景名胜精华的一个皇家园林,在世界




第十二册《秦兵马俑》第十二册《秦兵马俑》[学习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阅读提示]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教学目标: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教学重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教学道具:(略)教学过程:复习乘法口诀。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1、教学P49的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思考问题:[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3)各组代表汇




纪念西安事变_《我爱中国共产党》读后感500字前几天,我读了《我爱中国共产党》这本书,里面分为两辑,第一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辑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本书中使我感触深刻的是上辑中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于1936年12月14日凌晨。开始直到1936年12月22日才终于,结束了的战争。蒋介石用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1936年10月下旬,蒋介石调遣嫡系部队30个师,准备开入陕甘,一面围剿红军,一面防范东北军与17路军。结束,是想都不用想,战败,而且还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送给了红军,做红军战士,是因为这样的




第十单元:总复习一,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二,复习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课时安排:4课时(70)课题:复习表内除法:教学内容:119页1――2题和练习二十四1――2题。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除法的意义和计算,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教学过程:一,复习除法的意义:1、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




秦兵马俑简介陕西省关中平原一带,曾是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政治舞台,又是他们最后归宿之地。从公元前11世纪起,就有周、秦、汉、隋、唐等11个封建王朝,在关中平原上的长安(今西安)建都,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封建帝王就有27个埋葬在这一带。其中最为庞大的、令人触目的陵墓,就是位于临潼县东5公里下河村附近的秦始皇赢政的陵墓。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即位时(公元前247年)便开始建造皇陵,征调7万多劳动力,耗费金银钱财无计其数,化费36年之久,终于在临潼骊山脚下,建造起一座庞大的皇陵。陵墓夯土堆高达150米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1)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以雨果对圆明园的盛赞,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2.板书课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4生齐读。师,原来,不管刚才那个同学讲的是属于皇家园林,岁月沉淀,最终的结果,他是属于人类的。透过这些我们明白了,在圆明园里拥有的是人的;一;;一;生:心血师:还可以说是生:结晶。师:还可以说是生:智慧。师:还可以说是生:劳动师:等等,等等。把这些都用加法,你看到的这些,你概括出的这些,得出人类智慧、汗水、劳动、结晶,所有的这些加上之后,最后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就藏在课文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生1:奇迹。师: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生2:




圆明园的毁灭2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




第五章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基本经验1.(单选题)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保持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正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错误正确答案是:A2.(单选题)在建立广泛统一战线时,对待资产阶级的态度是()既联合又斗争坚决武装斗争争取联合不联合也不斗争回答错误正确答案是:A3.(单选题)下列对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认识错误的是()国际和国内形势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历史经验的总结领袖的个人偏好回答错误正确答案是:D4.(单选题)邓小平在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第四章大一統帝國的規模與運作版本建宏南一龍騰第一節封建與郡縣制度的演變第一節從封建到郡縣一、郡縣制的確立第二節君權與相權的消長第二節君權與相權二、君權與相權(一):秦漢時代第三節道統與政統的關係第三節道統與政統三、君權與相權(二):魏晉與唐代章四、道統影響下的政治:儒術獨尊與王莽改制節五、輔佐政統的學術:律令之學六、道統與政統在地方吏治的反映七、帝國的衰亡前言前言課前引導(一)秦漢(西元前221∼西元220年)大一統帝國的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一方面建立中央集權政治制一、秦帝國建立,開啟了二千年的帝制時代




RevisedonNovember25,2020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堂,学生要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的作用;汉与日本朝鲜交往的史实。通过观察书中的《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2.在看图中引导学生注意图例的运用、识别地理方位、线路走向等,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通过学生设计汉武帝招聘勇赴西域人才的诏书、结合《张骞出使西域图》设计情景对话、比较张骞班超共同点等活动锻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技能和运用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从张骞、班超的经历可以看出有作为的人都具有敢为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