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以读写为突破口创建书香校园课题实施方案.doc

第页共NUMPAGES5页以读写为突破口创建书香校园课题实施方案最主要的是要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记录成文,能促使人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长此以往能坚持下去的人,必定会成为一个富有思想的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记:“盖文章,济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故本课题旨在以教师、学生的读书、写作为突破口,练笔育人,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具有完整人格,有深刻思想,有个性的创造型人才、研究型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

王子****青蛙
5页
2025-02-19
浅谈家乡本土文化对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docx

浅谈家乡本土文化对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一、引言在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日益受到重视。家乡,这片蕴含着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民俗风情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资源,为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挖掘家乡本土文化内涵,探究其对高中生学习成长的助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家乡本土文化概述历史遗迹瑰宝:家乡百里石窟长廊绵延百里,承载着从北魏至明清各朝代的佛教文化记忆。据文物普查,沿线分布512个大小石窟、超1000座窟龛,如王母宫石窟、罗汉洞石窟等。其雕塑、壁画

13****13
3页
2025-02-15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五年级).docx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五年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译文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刨开土壤种瓜。注释昼:白天。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童孙:指小孩子。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傍:靠近。桑阴:桑树底下阴凉的地方。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乡村夏日里大人忙碌

13****13
3页
2025-02-15
《村晚》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五年级).docx

《村晚》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五年级)《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译文在乡村的池塘边,鲜嫩的青草长满了整个池塘,池水也几乎要漫上塘岸。远处的青山,像嘴里衔着将要落山的太阳,太阳的影子倒映在池塘中,随着水中的波纹荡漾。放牛回家的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手中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曲调的曲子。注释陂(bēi):池塘的岸。衔:用嘴含着。这里把山当作人,说山像人一样含着落日。浸:淹没。寒漪(yī):带有凉意的水面波纹。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

13****13
2页
2025-02-15
《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四年级).docx

《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四年级)《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注释宿:住,过夜。新市:地名。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篱落:篱笆。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径:小路。深:深远。头:树枝头

13****13
3页
2025-02-12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四年级).docx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四年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南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圆润肥大。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注释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肥:指果肉肥厚。麦花:荞麦花。菜花:油菜花。稀:稀少。日长:夏天白昼漫长。篱落

13****13
3页
2025-02-12
《三衢道中》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三年级).docx

《三衢道中》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三年级)《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我乘小船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注释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

13****13
3页
2025-02-12
《三衢道江晚景》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三年级).docx

《三衢道江晚景》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三年级)《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译文梅子变黄的时候,天气天天晴朗。我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绿树成荫,和来时一样浓密,只是多了几声黄鹂的鸣叫。注释三衢:指浙江省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梅子黄时:指梅子成熟的季节,通常在初夏。小溪泛尽:小船在小溪上漂到尽头。山行:开始在山路上行走。绿阴:绿树成荫。黄鹂:一种鸟,叫声悦耳。中心思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三衢道中旅行时所见的清新秀

13****13
2页
2025-02-12
《清平乐村居》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四年级).docx

《清平乐村居》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四年级)《清平乐・村居》南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青草。带着醉意的吴地方言互相逗趣、取乐,那是谁家的一对白发老夫妻呢?大儿子在溪水东面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调皮的小儿子,他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注释清平乐(yuè):词牌名。“清平乐”是一种音乐曲调,后来成为填词的格式。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乡

13****13
3页
2025-02-12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三年级).docx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翻译、中心思想、写作背景、赏析(三年级)《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注释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这是苏轼为这幅画所写的题画诗。竹外:竹林外。桃花三两枝:形容桃花刚刚开放,数量不多。春江水暖鸭先知:因为鸭子常在水中游,所以它们能最早感受到江水温度

13****13
3页
2025-02-12
多元化文本解读《春望》起承转合及解读的意义.docx

多元化文本解读《春望》起承转合及解读的意义1、什么是起承转合一首近体诗一般分为四部分,写作手法上分别叫“起、承、转、合”。可以这样简单介绍给学生:起,就是开个头。一般以景、境或情起句。起到“引(引起)”“铺(铺垫)”“设(设置悬念)”“奠(奠定基调)”等的作用。承,就是承接上文,顺着开头写下来或铺垫,既保持连贯还要有所拓展。转,就是离开前面的话题说到另一个话题,转换角度层面。合,“合”即结尾,通常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收束、呼应,或点睛、深化、升华等。2、基于起承转合解读《春望》《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

13****13
6页
2025-01-24
读《郑桂华:“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感.docx

读《郑桂华:“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感细细品读这一篇文章,挖掘属于自己的心得。认真阅读郑桂华的《“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对“读写结合”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更新。首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对读写结合有一定的思考与分辨意识。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活动。读写结合的内涵大家都能说出二三,无外乎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智力活动,但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现在广泛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就说明两者关系密切。但是,它们的应用场景都是一样的吗?郑桂华教授指出了它们

13****13
3页
2025-01-24
在还原阅读中深入文本--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为例子.docx

在还原阅读中深入文本--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语文教学离不开文本分析。所谓文本分析,就是从文本出发,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读出文本体式与篇性的独特处,进而掌握“这一类”文本的阅读方法。为了防止对现有概念的遮蔽,引导学生由浅层阅读走向深度学习,教师需要找准深入文本的切入口,帮助学生建构深入文本的阅读方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时的作品。全词通篇用典,且典故较为生僻,给学生阅读造成一定难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聚焦本词的篇性特点,从典故入手,引导学生步步还原,读通

13****13
7页
2025-01-11
在还原阅读中深入文本--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docx

在还原阅读中深入文本--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语文教学离不开文本分析。所谓文本分析,就是从文本出发,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读出文本体式与篇性的独特处,进而掌握“这一类”文本的阅读方法。为了防止对现有概念的遮蔽,引导学生由浅层阅读走向深度学习,教师需要找准深入文本的切入口,帮助学生建构深入文本的阅读方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时的作品。全词通篇用典,且典故较为生僻,给学生阅读造成一定难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聚焦本词的篇性特点,从典故入手,引导学生步步还原,读通

13****13
7页
2025-01-06
以《劝学》为例证: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与方法探究.docx

以《劝学》为例证: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与方法探究高中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思辨性阅读作为核心环节,对学生理解文本、培养批判性与逻辑思维能力意义重大。《劝学》作为经典篇章,蕴含丰富思想,是开展思辨阅读教学的理想素材。以其为例探索教学策略,极具实践价值。一、情境创设,点燃思辨热情1.时代风云导入。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各国变法图强,对思想学说需求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荀子创作了《劝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阐述时代背景及荀子创作《劝学》的思想根源,能启发学生思考其与历史的联系,激

13****13
5页
2025-01-03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水浒传》为例.docx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水浒传》为例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试图构建教育目标与教育成果高度一致的育人体系,强调“教学评”一体化。其中,“教”是“教师教了什么”,是指向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学”是“学生学了什么”,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评”是“学生学得如何”,是对学习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价活动。“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对教与学的效果的评价”构成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三者相互制约,互相促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为教学效果的测评提供了理论依据。《水浒传》的结构复杂,人物繁

13****13
5页
2024-12-22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古诗文教学.docx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古诗文教学现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一共120多篇,其中文言文14篇。古诗大多在《古诗两首》或《古诗三首》中,小部分诗词出现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当中。古诗的编排大多和单元语文要素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和单元人文主题联系比较紧密。古诗文教学为什么要聚焦核心素养?凸显核心素养的路径是什么?如何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笔者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古诗文教学聚焦核心素养的缘由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也就是

13****13
8页
2024-12-22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doc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PAGE\*MERGEFORMAT3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通过为期大半年的“以德立身、以德育人,争做‘四有’好老师”专题网络培训,聆听了各个高校的师德模范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阐述了如何以德立身、以德育人,当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四有”好老师,感触颇深,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改变和提升。现结合自身的学习心得体会,谈谈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四有”好老师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总书记在

王子****青蛙
3页
2024-12-20
读书书香征文(六篇).doc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PAGE\*MERGEFORMAT7读书书香征文(六篇)【篇一】吴世林为了创作《永远的白海豚》历时数年,废寝忘食,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出版后受到各方关注,得到普遍好评。《永远的白海豚》主题鲜明,体现了“生态”这个大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白海豚全称中华白海豚,属于国宝级的动物,吴世林作家正是准确把握了“生态”保护这个有意义的主题,并且精心研究。构思精巧。十五万两千字,开局有小引,结束有后记,中间一至八章,加上一个尾篇。从“初识”,到“奇遇”,从“寻找”,再到“研究”,然后提升到“

王子****青蛙
7页
2024-12-20
语文教育专家论文.doc

第页共NUMPAGES5页语文教育专家论文语文教育专家论文引导语: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科目,那么专家要怎样写一篇有关语文教育的论文呢?语文教育专家论文模板哪里有?接下来是WTT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一、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突破语文教育脱离生活的抽象性,使语文教育还原到其生活母体中去,恢复其生活化的品格和价值,使学生在当下的生活中,能自如地表达生活的意愿和洞悉生活的信息,使听、说、读、写成为满足生活需要与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语文教育的

王子****青蛙
5页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