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角教案(最终版)第一篇:认识角教案(最终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




认识角教学反思大全第一篇:认识角教学反思大全《认识角》教学反思李凤兰《认识角》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所以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动手中发现数学。通过让他们找角----摸角----认角----画角----玩角----比较角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整节课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现对本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认识米教学设计第一篇:认识米教学设计米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让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二、导入新课主题图引人。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




认识正比例教学设计第一篇:认识正比例教学设计认识正比例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2.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3.对显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正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教学重、难点: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是重点。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是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小黑板。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设




认识时钟教案第一篇:认识时钟教案吴城镇中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大(1)班执教者:沈莹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3.教育幼儿养成每天准时来园,按时休息的生活习惯。4.增强时间观念,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对认识时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在中班的时候学习过),并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2)物质准备:实物大钟、幼儿每人一只小时钟,反映幼




认识整时说课稿(合集5篇)第一篇:认识整时说课稿《认识整时》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




认识整时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认识整时教案认识整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会认识整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小小马儿跑不停,日日夜夜不休息,嘀哒嘀哒的声音,提醒人们争时间。(课件展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猜对了,它就是天天生活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关心我们的朋友,它的名字叫钟。钟的用处




认识年历教案(共5篇)第一篇:认识年历教案认识年历目标:1、初步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和小月。2、尝试听指令在日历中找日子,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准备:1、PPT12座月房子2、年月日字卡3、幼儿使用的日历每人一张,小彩笔一只,活动过程:一、观察活动:(认识年月日)1、师: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很久很久以前呢,有个妈妈叫年,年妈妈有365个日宝宝,他们住在一个房间里太挤了,于是年妈妈就给日宝宝盖了许多许多间房子。师:哪个小朋友能把老师刚才讲的故事再讲一次呢?(请




认识圆教案第一篇:认识圆教案圆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学会用圆规画标准圆。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直尺、表面是圆形的物体(如:硬币、瓶盖等)线等。教学过




认识图形教案第一篇:认识图形教案《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上册、71页。【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在多种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教学难点】认识几何体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请大家看看图中都有哪些朋友?二、多种活动,认识




认识四边形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认识四边形教案《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教师:郭兴霞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特点。2、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判一判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知道他们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课题:四边形)看




认识周长的教案(终)第一篇:认识周长的教案(终)认识周长常熟市练塘中心小学陆英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61—62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纸,水彩笔,每个小组一个材料袋(三角形、树叶、1元硬币、绳子、尺、表格)。教学过程:一、




认识周长教案第一篇:认识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2.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2.难点: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三、教学方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合作探究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总结讨论等方法。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课件,摸一摸你课本封面、课桌面、文具盒面以及所带物体面的一周。2.课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第一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认识周长认识周长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教材第五册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了解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习了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材强调周长概念的建立及应用,结合具体的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学情分析: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学习周长之前学生的认知基础有:一是在学会了测量图形的长度;二是在已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认识




认识厘米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认识厘米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75-78页,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知识目标: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3、技能目标: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4、情感目标: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阿福的新衣。有一天阿福




认识千克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认识千克教案课题认识千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题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称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逐步培养对物体实际轻重的判断能力。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认识千克1




认识升和毫升教案(新)第一篇:认识升和毫升教案(新)升和毫升的认识教案设计——四(4)班曾勇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教学难点: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教学准备:两个大小不同杯子和10个1升的量杯、10支500ml的量筒,10个1升的正方体容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第一篇: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1、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2、让学生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教具:课件。两种形式的人民币分成若干包,标明1号、2号钱袋的人民币,分发组各组负责人待用。学具: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张(个)。德育渗透: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




认识五官教案第一篇:认识五官教案活动名称:认识五官活动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小手拍拍》,尝试边跟唱边指认自己的五官。2、了解五官的名称及功能。3、教育学生要保护好五官。活动准备:《小手拍拍》音乐、自制五官图片、彩色糖果等活动过程:一、以手指游戏引入,伸出小手二、认识自身五官(一)找一找,说一说(了解五官的名称)1、找一找,我们的脸上有什么?(让幼儿自由地说说自己脸上有什么)老师将说到五官自制卡片贴出来。眉毛。(我有两条弯弯的小眉毛。)、眼睛。(我有一双大眼睛。)、鼻子。(我有一个高高的小鼻子。)嘴巴。(




认识三角形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认识三角形教案四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课题: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例题1情境图。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