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22—24。【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说课材料第一篇:认识三角形-说课材料认识三角形说课材料永温中学郑静一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还在哪里看到三角形。通过找和说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初步认识的回忆,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此活动基础上我增加了让学生找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第三边的长




认识11-20各数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认识11-20各数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执教:张正芹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初步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教学准备:课前:学生到超市了解哪些东西是10个10放在一起的。课件、每生一个信封(小棒单根2




认一认3教学设计公开课第一篇:认一认3教学设计公开课认一认3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汉字,读准字音。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理解本课汉字的字义。教学重难点本课是表示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日常生活与家庭关系的汉字。汉字的读音中“星、风、行”要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借助已学拼音认读汉字。字义中要引导孩子理解“食”和“行”的含义及用法。教学准备:课件、汉字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日月星光云电风雨”八个汉字2、理解汉字的意思,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会使用汉




讲课教案第一篇:讲课教案·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干旱,台风,寒潮授课教师杨建华(一)知识与技能1.能概括说出影响我国最深刻的气象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2.会独立分析并明确阐述我国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主要影响因素、寒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3.知道并能说出寒潮及台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及其主要危害,台风登陆我国的主要路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提高对地理资料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2.通过读图分析,总结我国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培养地理空间思维。3.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干旱的形




讲课教案第一篇:讲课教案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2014年11月5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意义;(2)概述港澳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实践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2)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图片,直观的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




讲课教案第一篇:讲课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同学们,我们大汉民族是一个善待朋友的民族,可是我们也非常痛恨敌人,近代以来有无数仁人志士为消灭敌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敌友不分,后来,毛泽东指出,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那么到底哪些人是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敌人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敌人就是帝官封。同时,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也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首




讲稿、教案要求5篇范文第一篇:讲稿、教案要求长虹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编写要求教案(讲稿)编写的好坏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变的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撰写详细的教案(讲稿)为基础,熟练掌握授课内容,逐步达到懂、透、化的要求(“懂”就是掌握授课内容的基本结构;“透”就是对授课内容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和授课内容融合在一起)。一、教案(讲稿)的内容教案(讲稿)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或手段;教学课时等




让人三尺又何妨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让人三尺又何妨教案下蜀中学公开课教案时间:2013年10月24日班级:初一(4)班课题: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师:朱义祥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知识与能力]1.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2.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二、教学重难点“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三




认识负数教案(范文)第一篇:认识负数教案(范文)负数的意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意义相反的现象,比如说……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一、用正号和负号记录相反意义的量1.师:像这样相反的现象,在我们学校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说:(出示班级人数变化表)你们班本学期的人数和上学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班呢?指名说说。有的班的人数……了,有的班的人数……了,人数增加和减少是一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你觉得老师这样记录能把他们区分开来吗?那你有更好的方法进行记录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认识角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范文大全第一篇:认识角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认识角》教学设计及教学设想、课后反思拦隆口镇千户营小学陈秀英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教材分析:一、内容设计这部分教材是初步认识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题:第1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第2道例题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并在操作活动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




认识角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认识角教案认识角2014、4、25东门小学刘培贤教学内容:课本至64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摆一摆”、“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角。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教学准备:课件、纸、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平面图形引入角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他们为角(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一)在画角中体会教的特征1、试一试:画角2、反馈交流哪些是角?那些不是?




认识角教学反思第一篇:认识角教学反思《认识角》教学反思认识角是二年级下册的知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认识角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认识角教学反思。但是,低年级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采用以下一些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1、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而是要把这些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第一篇:认识线段教学反思《认识线段》教学反思康济小学刘明艳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它。陌生是因为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基于以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




认识时钟教案第一篇:认识时钟教案认识时钟远景中心小学周东霞活动设计背景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由于认识时钟对于学前班的幼儿有一定难度,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所以只靠教师单一的说教很难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也很难让幼儿掌握时钟的知识。因此在本活动中设计了形象生动的课件以及多个游戏活动,运用直观演示教具,让孩子动手参与,在活动中认知、理解、掌握时钟知识。活




认识时钟教案第一篇:认识时钟教案大班《认识时钟》教案一、活动目标:1.认识钟面上的数字与指针表示的意思,学会看整点和半点.2.了解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关系.二、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瞧,谁来了(花精灵)师:花精灵给动物宝宝们出了一个谜语,可是谁也猜不出,请聪明的小朋友来猜猜看(视频).师:对了是钟,那现在跟随花精灵去钟表乐园看看吧。在钟表乐园里你看到了什么?(很多时钟)师:这些时钟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小结:这些时钟钟面上都有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两根长短不同的指针.长针




认识整点和半点说课稿和教案第一篇:认识整点和半点说课稿和教案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整点和半点执教者:邵霞一、分析教材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结合幼儿生活,让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知道时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从而可以激发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学习、生活等良好的作息习惯,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




认识数字教案正文:认识数字教案认识数字教案认识数字教案1活动目标:1、巩固10的形成,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10的实际意义,使幼儿懂得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2、练习数数并正确书写数字10。3、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姿势。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教具准备:数字卡1——10,图(由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10个长方形拼成的一幅图画),数量为10的数群卡学具准备:本子、笔等。活动过程:一、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和认识。1、手指游戏。(112




认识平均分教案(共5篇)第一篇:认识平均分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认识平均分(一)教学内容课本的第42、43页的例1和例2,有关“平均分”的认识以及课后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1、感知平均分的含义。2、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平均分。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2、经历探索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了解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猜想、验证、应用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难点:认识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