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材分析在完成了八年级(上)中国地理总论的学习后,八年级(下)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区域地理。作为本册书的开篇第一课,本课内容刚好处于八年级上册和下册的交点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第一、我国各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尤其是较为详细地讲述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安排了一个活动题);第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是让同学们先从宏观上感受和认识区域地理差异就在我们身边,并初步理解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为后面学习区域地理作好铺垫。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




主题5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考向考查主干知识[高频点: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1.[2019·原创]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这直接能说明澶渊之盟(C)A.增强了北宋的军事实力B.加强了北宋的边境防御C.促进了双方的经济交流D.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2.两宋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下列四幅示意图中正确反映出当时民族政权并立状况的是(C)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3.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刘歆B.刘徽C.何承天D.祖冲之2.祖冲之是我国()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A.三国B.东晋C.北魏D.南朝3.生活在北朝的我国著名的农学家是:A.王叔和B.郦道元C.贾思勰D.葛洪4.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A.《归园田居》B.《水经注》C.《农桑辑要》D.《齐民要术》5.有关贾思勰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发明了播种用的工具耧车。B.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




第页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先秦政治文明【学习目标】1、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情预测】就考查内容来说,近三年试题继续保持“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特点,且形式多样化(文、表、图),问题具有创新性。与前几年历史试题相比,材料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有所降低,试题比较重视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2.就考查形式来说,全部集中在第24题,文字性材料居大多数,文字性材料可分为表述性文字材料和原始性文字材料,选择题以表述性材料为主,非选择题




隋唐时期(581-618-907)阶段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政治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选官制度:采用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结合起来经济农业:曲辕犁的发明、筒车的出现、均田制的一度盛行,农业经济繁荣手工业:丝织业的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




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就是“大一统”。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历时五十四年,是第三个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继承了“文景之治”遗留下来的富强基础,即位后便励精图治,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西周材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èng)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文,概括西汉初年,汉




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据此可知A.中国的科学技术依然处于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答案】B【解析】由“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




第十四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1.(2019,河北,13)右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B)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红军的战略转移【解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和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地图中的“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军阀”等信息可知是北伐战争。2.(2019,河北,12)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B)A.打倒列强,除军阀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和平民主建国D




第页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Part1】预习填空一、造纸术的发明1.书写材料的变化:龟甲、兽骨→→竹木简→→帛→→纸字体的变化:→→金文/铭文→→大篆→→→→→→行书、楷书、草书2.世界上的纸:西汉时期,人们已懂得了造纸的方法,用麻造纸3.造纸术(蔡侯纸):时间: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4.造纸术传播的影响: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②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二、张仲景和华佗医学领域人物—“医圣”时期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成就《伤寒杂病论》“治未病”原理奠定中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单项选择1.“推恩令”是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提出“推恩”这一计谋的大臣是()A.董仲舒B.卫青C.李斯D.主父偃2.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国古代也不断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分封诸侯B.任命郡守C.设置刺史D.颁布“推恩令”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知道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表现。培养审美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重点】宋朝城市生活繁荣的表现。【难点】宋元都市繁荣生活出现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北宋________、南宋临安、元朝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____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3.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B.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努力C.拓展外交空间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2.“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




第1讲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统一六国b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秦始皇的功过c一、秦统一六国1.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经济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群众基础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2)主观条件①个人作用:秦王嬴政拥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收各国贤士。②策略得当: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分化离间。2.过程从公元前230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单项选择1.创立“拜上帝会”,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是()A.洪秀全B.张角C.洪仁玕D.石达开2.“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正确的一项是()①永安建制②创




第页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发明的意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五禽戏”,“麻沸散”;司马迁与《史记》;道教的产生;佛教的传入;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造纸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及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




第四课“千古一帝”秦始皇导学案【学习笔记】知识点一秦统一原因1.原因:客观:战国时期,_________,统一成为时代呼声。主观:①_________为秦统一奠定坚实基础②秦王_________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加快统一进程(修郑国渠富关中,撤逐客令礼人才,勇于纠错灭楚国)2.经过:从公元前320年至前_________,灭六国,完成统一知识点二主要业绩①政治制度:创立皇帝制度;中央实行____________制度;地方推行______。作用:奠定此后2019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②经济制度:下诏“




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几千年前,黄河水患也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黄河水患黄河水患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2.东汉明帝治理黄河3.两汉农业的进步西汉铁犁冠西汉牛耕图汉代牛耕图西汉耧车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马王堆素纱衣西汉锦袍采桑画像砖汉代丝织品汉代织机2.高超的冶铁技术冶铁水排模型冶铁画像砖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五铢钱2.两汉的“市”西汉长安平面图东汉市集思考讨论:推荐网站:www.heritage.tom.com推荐书目:《上下五千年》




宋元时期(960~1368年)元朝灭亡元朝建立南宋建立北宋建立1368年1271年1127年960年【阶段特征】我国封建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产生,多元化、市民化




第8首使至塞上(近五年未考)唐王维对应赏析文学常识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王右丞集》等著作。主旨归纳此诗是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写作特色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单朴素,内容明晰易懂。满分精练1.诗中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这首诗




第一单元复习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学习目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内容要求】结合基础知识和重点点拨,识记并理解重要知识点。通过达标训练,查缺补漏,在提升答题能力的同时强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深化拓展了解皇权强化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皇权演变的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