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学/历史/军事/艺术 / 中国史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努力****元恺
3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13课东汉的兴衰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

书生****66
4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2教学过程一

含平****ng
5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主要成就;知道青铜器精品的代表并能识别其图片2、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3、通过学习,知道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西周高度发达的文明,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问题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预习,完成以下问题:1、青铜器的出现时期?2、青铜器的发展时期及特点?3、青铜器的用

论文****酱吖
3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案3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

一吃****海逸
2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汉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掌握汉高祖及继任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掌握“文景之治”;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过程与方法研读与本课相关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高祖及继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教学难点:理解休养生息政策为后来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02年,刘

悠柔****找我
4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3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过程和方法观看微课《如何评价汉武帝》,小组竞赛、小组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秦始皇与汉武帝措施比较教具学具白板小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环节一:看一看,自主复习1.观看微课《如何评价汉武帝》2.根据微课,自主默写(基础史实)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军事方面民族方面对外方面3.同学展示答案4.游戏:摘苹果10个苹果属于

骊英****bb
5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3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2、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国家兴衰、个

努力****亚捷
4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过程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

闪闪****魔王
7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汉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

葫芦****io
3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目标识记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通过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地认识和思考的能力。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教学重点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教学难点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你知道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吗?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在公元前1

明钰****甜甜
3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知道张仲景与华佗的主要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记》;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2.通过阅读课本,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收集和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的科技在世界的地位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司马迁和《史记》;张仲景与华佗及其成就难点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讲述法四、教学过程(

一吃****新冬
2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题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和因果关系。过程与方法: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共恭俭,他们这种简朴做风一盐类史家称颂。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教学方法讨论、练习教学手段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师:出示王珪的《咏汉高祖》中的诗句“汉祖起丰沛,

书錦****by
3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在经济上的主要史实。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2、过程与方法目标: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二、教学重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三、教学课时:1四、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新疆精神——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1、“推恩令

是你****盟主
2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题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型新授第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基本生活状况。2掌握元谋人、北京人、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像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能力。2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

是你****嘉嘉
4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二、过程与方法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史实,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难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对汉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影响。【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沁园春·雪》诗词:“惜秦皇汉武,略输

雨巷****怡轩
5页
2024-10-25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重点、难点:汉与匈奴的关系对中华民族统一进程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复习导入:秦朝时期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那一少数民族?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但到了汉朝匈奴与汉的关系出现了战与和两种情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战争。二、自主探究,梳理知识:1匈奴的兴起:他们生活在___,过着___生活。___之际,___单于统一了蒙古.2匈奴的经济生活:畜牧业___,冶铁主要用于___、___、___,他们跟___学会耕地种田。3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条件_

一吃****永贺
3页
2024-10-25
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doc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四)教材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地动仪2、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

一吃****成益
3页
2024-10-25
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重点、难点]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法、学法]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

一只****爱敏
3页
2024-10-25
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

建英****66
4页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