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个民族都有独具魅力,它们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我们走进中国的民族,领略中国民族之美!『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了解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2)运用民族分布图,总结并记住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3)收集并交流民族的风俗、服饰的图片和文字,知道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在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并通过资料的查找和整理,在认真阅




单元主题概览核心内容考纲要求1840年至1923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旳对抗斗争。课标提醒1.列举1840年至1923年间西方列强旳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对抗外来侵略斗争旳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旳斗争精神。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旳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旳作用和不足。知识点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英、法、美相继开展_________,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海外商品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2)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实施闭关锁国旳政策(3)直接原因:林则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一、选择题1.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临洮——辽东B.临洮——咸阳C.陇西——辽东D.临洮——函谷关2.下列战役中,决定着秦王朝失败命运的战役是()A.垓下之战B.河套之战C.巨鹿之战D.马陵之战3.与西汉相比,东汉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A.农民起义后建立的封建王朝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4.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爆发了农民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是()A.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该材料属于何家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A.思辨化的趋向B.信仰重建的完成C.普及化的实现D.伦理纲常的弱化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




第3单元考点集训考点一: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及换算1.填空。(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小红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2(千米)。下午,小红拿着一本厚约5(毫米)的笔记本去上学。她一步的长度大约是50(厘米),她1分钟走50(米),40分钟后,小红到达学校。(2)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5000米=(5)千米6分米=(600)毫米9米=(900)厘米700毫米=(7)分米800分米=(80)米40厘米=(400)毫米6千米-600米=(5400)米4分米+500毫米=(900)毫米2千米50米=(205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预习指导】基础知识考点一:中华民国的创建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随后以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2.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3.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统帝退位,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结束。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解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预习指导】基础知识考点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1.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扩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③先进知识分子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④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1919年《新青年》上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的介绍。3.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1918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中国古代旳“士”“士”“士”阶层旳形成“士”阶层旳形成“士”阶层旳形成养士之风养士之风背景养士之风战国四君“士”阶层旳演变“士”阶层旳演变“士”阶层旳演变“士”阶层旳演变著名旳“士”(武士)著名旳“士”(策士谋臣)




第九单元第四课时13、14减几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




第四单元:四季第十一课凉爽的秋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过程与方法:了解一些在秋季成熟的果实;了解一些动物在秋季的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难点: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总时数1第1教时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吗?生:春、夏、秋、冬。。。师:展示图1生活情境:秋风吹走了波波的帽子,吹落了树上的黄叶。琪琪捡起地上的落叶说:“怎么满地落叶呢?”。彬彬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5.给文具分类一、填一填1、()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为标准分类,也可以以()为标准分类。3、我们知道的给物体分类的例子有()、()、()等。二、小法官:1、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2、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3、给文具分类,不管确定什么标准,只能分成两类。()三、居民生活中违背垃圾分类处理的现象有哪些?造成了怎样的不良影响?四、请你当一回超市员工,负责将商品分类摆放在货架上,并在相应货架下面标注商品类




第页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人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最主要的原因是()A.精通文史、多谋善断B.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勋贵旧族D.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人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最主要的原因是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故选D.本题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在评述某史事的历史影响时,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该史事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一位北洋舰队外籍军官在回忆黄海海战时说:“提督的腿在海战中严重摔伤了。但是他拒绝进入舱内,而是坐在甲板上看着他的水兵作战。”这位“提督”是A.邓世昌B.丁汝昌C.林永升D.叶祖珪3.下面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A.左宗棠收复新疆B.刘永福和台湾军民抗日C.八路军游击抗日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下图是近代中国不同




第三单元第二章一、选择题1.[2019·芜湖中考]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的主要原因是(B)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B.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能够分泌黏液C.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支气管能够发出很多分支2.[2019·随州中考]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原因,近些年我国北方经常受雾霾天气的侵扰,引起众多网友们调侃“月朦胧,鸟朦胧,空气雾霾浓。山朦胧,树朦胧,喉咙有点痛”、“北国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迫




第9单元考点集训考点一:填写韦恩图,并根据图解决问题。1.下面是红红十月份和十一月份购买文具的统计表。十月份铅笔尺子橡皮彩笔小字本剪刀十一月份橡皮中性笔计算器小字本铅笔胶水(1)根据统计表,将文具按要求填在图中合适的位置。(2)红红十月份买了(6)种文具,十一月份买了(6)种文具,两个月都买的文具有(3)种。(3)红红两个月一共买了多少种文具?6+6-3=9(种)2.三(1)班有16人参加了舞蹈队,有24人参加合唱队,两个队都参加的有8人。(1)填写下图。(2)三(1)班参加两个队的一共有多少人?24+1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7.水温的变化一、填一填1、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开始温度下降速度(),随着水温的不断降低,水温下降的速度(),因此,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是()。2、()能更形象、具体地显示出热水降温的过程。3、测量人体温度的专用仪器叫()4、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有(),(),()等二、小法官1、热水降温的速度有时先快后慢,有时先慢后快。()2、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给凉水加热,水升温的规律是先慢后快。()3、不同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同。()4、统计图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三、简答题1.生活中,为了加快热水的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第一、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一、复习目标1、 通过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了解数数情况。进一步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体会相对性。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2、 通过操作,进一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以及长、短与高、矮的含义。 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来源:学§科§网]二、复习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以及长、短与高、矮的含义。 难点:进一步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体会相对性。三、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来源:]1、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和时间是()A.秦朝公元前770年B.秦朝公元前221年C.西汉公元前202年D.隋朝公元589年2.秦始皇时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A.刑狱B.军事C.行政D.监察3.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A.皇帝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中央集权制4.右图是小明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选择题1.在今天,背包旅行已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在古代,一些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如张骞,他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打击匈奴B.开拓疆域C.管理西域D.开通商路2.《汉书·张骞》记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骞凿空”指的是张骞()A.率军打败匈奴B.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C.率汉朝使团与外国结交D.被所到国家封为博望侯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