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22)1.倾盆大雨:倾:使器物反转或歪斜,倒出里面的东西。倾盆:形容雨极大。2.饥肠辘辘:辘辘:形容车轮等的声音。腹中无食,辘辘作响。形容极端饥饿。3.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4.毫不犹豫:毫:数量极少,一点。犹豫:拿不定主意。5.流光溢彩:溢:充满而流出来。形容光彩流动闪烁。6.津津有味:津津:形容有滋味,有趣味。形容特别有滋味、有兴趣。7.天长日久:时间长,日子久。8.如醉如痴:醉:沉迷,过分地爱好。痴:傻。形容入迷于某种事物而失去自制的神态。9.浮想联翩:浮想:指飘浮不定的想象。




第五单元我学会了吗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




第三单元单元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四个法律文献:《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二、重大历史线索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政体的比较国家英国德国美国法国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行政权内阁、首相皇帝、首相总统总统立法权议会议会国会议会权力中心议会皇帝总统议会特点君主虚位、




第页第三单元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学儿歌: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




第三单元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知识点1中华民国的建立1.情景(1)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2)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3)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中华民国的建立(1)时间:1912年1月1日。(2)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3)公元纪年: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4)政权建设: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5)影响:南京临时




第六单元年、月、日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纸的发明;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五禽戏”、麻沸散;司马迁与《史记》;道教的产生;佛教的传入。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第六、七单元单元测试题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H2B.N2C.O2D.CO22.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是()A.氢气B.太阳能C.天然气D.石油3.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A.O2B.N2C.COD.CO24.用墨书写的字或绘的画能保存多年不褪色,是由于常温下碳()A.化学性质不活泼B.具有吸附性C.具有还原性D.具有氧化性5.下列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变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舍普遍采用西式建筑风格,而教会大学则按业主要求,在设计风格中融入了斗拱支撑的宽阔大屋顶、仿木混凝土柱、铁制花格窗等元素。这说明()国立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齐鲁大学A.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性B.中西方的建筑理念共通C.中国传统文化遭打击D.政局稳定利于教育发展答案A2.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答案




第五单元第2课黄山松一、正音字铁铸坚韧似乎耽搁文殊院偎傍摇曳悬崖动弹坚劲描摹小阜石髓窈窕娉娉婷婷二、多音字蔓弹强三、区别字摹()停()铸()偎()砂()幕()婷()筹()喂()沙()谛()绵()阜()啼()棉()卓()四、近义词强迫—臆测—描摹—囫囵—坚劲—谛视—特色—团结—耽搁—五、反义词臆测—团结—软弱—六、解词囫囵:臆测:不可思议:谛视:小阜:窈窕:娉娉婷婷:挺秀:坚韧:丘壑:描摹:七、填空1、《黄山松》是()先生的一篇(),主要写黄山特色之景()。2、“石上生,石罅生、石缝生”说明黄山松生存(),




现代中国的外交一.外交历程线索线索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并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线索2: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两国均有了改善关




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学习目标: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2.难点:对唐太宗客观公正地评价。教材整理1东征西讨定基业1.起兵反隋(1)背景:在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覆亡已是大势所趋。(2)概况①617年,在李世民的鼓动下,李渊正式举起了起兵反隋大旗。②618年,李渊在长安即皇帝位,定国号唐,李世民受封为秦王。2.统一全国(1)从617年到618年,李世民率军击败薛举集团,消




第页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他思想中的()A.礼B.仁C.中庸D.德治2.“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B.主张节俭的墨家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D.“无为而治”的道家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老子B.孟子C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六集纪录片《人类起源》在重塑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演变阶段后,生动地展现了500万年前由猿到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古猿演化成人B.女娲造人C.亚当和夏娃造人D.上帝造人2.人类使用火的根本意义在于()A.照明取暖B.恐吓野兽C.吃到熟食D.推动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增强体质3.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用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2019·聊城中考)“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2.(2019·东营中考)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3.(2019·无锡中考)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一、选择题1.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A.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B.组织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C.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D.团结革命力量,组织统一战线【答案】C2.鲁迅咏赞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答案】D3.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一、选择题1.《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一度取消了田税。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皇帝的励精图治D.社会上人心思安【答案】A2.汉初的统治者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经济B.巩固统治C.鼓励生产D.与民休息【答案】B3.下列属于汉高祖刘邦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是()A.兵皆罢回家B.三十税一C.以德化民D.裁减官员【答案】A4.汉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A.提倡节俭B.发展农




第五单元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设计:xxx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内容:1.听:《夏天的雷雨》。2.拓展:各式各样的童谣。教学目标:1.诵读谜语童谣,能够用卡农的形式进行两声部的节奏朗诵。2.积极参与童谣游戏,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在游戏中能够对音乐性的指令做出反应,并随之变换动作。教学重、难点:1.能够用卡农的形式进行两声部的节奏朗诵。2.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尝试简单的创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小时候读过哪些童谣吗?生回忆,朗诵。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童谣,一起来读一读。[来源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A.黄河下游地区B.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C.今陕西泾水,渭水流域D.今河南洛阳一带【答案】B2.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答案】C3.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A4.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商朝的历史卡片,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A.建立时间B.开国君主C.灭亡时间D.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5.凸透镜一、填空1.放大镜由()、()、()3部分构成。2.像放大镜这样()、()的()镜片,成为凸透镜。3.凸透镜有()、()、()的作用。4.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5.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作用。6.将凸透镜放在课本上方,我发现课本上的字变()了。说明凸透镜具有()作用。7.用到凸透镜的物体有:()、()、()等。8.利用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的。二、判断1、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2、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3、凸透镜只能使物体成倒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