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第一篇: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识别常见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2.会概述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3.初步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二、学习重难点1.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蚯蚓的运动及呼吸过程。三、教学流程【温故知新】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导学释疑】(一)自主学习1.线形动物有些是




第二学期生物组工作总结(推荐)第一篇:第二学期生物组工作总结(推荐)第二学期生物组工作总结生物组有初中教师2名,高中教师3名,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大胆改革,注重校本教研,加强校科研活动,并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一、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新课程培训,每一位教师参加学校和区、市的培训,加强新课改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实施。本学期进行了四次组内校本教研3月教研:初中会考相关知识点总结。4月教研:高考相关复习。5月教研:高中会考相关知识点总结。6月教研:学习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七单元教学案2010第一篇: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七单元教学案2010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课时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2、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3、通过模拟探究活动,培养模拟探究能力【学习重点】1、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2、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学习难点】通过观察长颈鹿进化示意图,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学习任务一: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第九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小结第一篇:第九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小结第九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小结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最早实验是致病性的S型肺炎球菌与无致病性的R型肺炎球菌之间的转化实验。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一个片段。在微生物细胞中基因存在于染色体、质粒、叶绿体和线粒体上。突变是指DNA中的碱基顺序突然发生了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微生物的突变有自发突变、诱发突变和回复突变。自发突变频率低,诱发突变频率高。利用物理化学因子可诱发微生物产生突变,然后可从中选出人们所需要的正




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第一篇: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主备人李敏第八章食物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蛋白质、维生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2)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知道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蛋白质。(3)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知道几种人们熟知的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那些食品中可以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多渠道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第一篇: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八年级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上课时间:序号:一、【目标定向】【学习目标】1.认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2.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征。3.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4.说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1.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征。2.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3.说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二、【学法指导】本节内容位于课本第8—13页,可以通过课本插图与叙述,结合生活经验来学习蛔虫的形态结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案第一篇: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案【教材分析】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在学完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明确了“什么是生物生活的环境”、“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能适应环境”等问题后,随之自然转入到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学习,对生态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就水到渠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




第一节ATP和酶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第一节ATP和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并写出ATP的分子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通过ATP与ADP相互转换示意图,初步形成图文转化能力和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来表述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交往的态度.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ATP的分子特点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及特点教学难点ATP在能量的储存、转移和利用中的作用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标签教学过




第一节_细胞增殖_教学设计_教案第一篇:第一节_细胞增殖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3.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位置和运动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而又微观的过程。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从细胞水平来看,一个蛙的受精卵需要怎样的途径才能成为一只成蛙呢?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需要不断




第一节__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_教学设计_教案[最终版]第一篇:第一节__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_教学设计_教案[最终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明确种群的概念。⑵列举说明种群的特征和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⑶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⑷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⑸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能力目标:⑴能尝试用样方法调查周边地区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并能据所得数据进行准确计算,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第一篇: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三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目标】1.概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问题导学】探点一:仔细体会巴斯德关于“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还是来自肉汤本身”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思考:(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2)巴斯德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两套实验装置?如果只用B实验装置可以吗?为




第三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第一篇:第三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第三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技能目标: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情感目标: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时的感受,初步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二、重点、难点分析1.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理特点(2)通过了解蛔虫和蚯蚓的形态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最终定稿)第一篇: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生物课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本知识,还要通过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课上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等形式,使学生获取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在他们参与社会时,才能够对某些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并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二、教材分析就本册第六单元知识整体来分析,前两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第一篇: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第三章保护生物多样性含山县陶厂初级中学高金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章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章有限的篇幅里不能详尽地介绍,从学生的认知水和接受能力看也没有必要。因此为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面




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精)第一篇: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精)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全体教师要继续不断学习贯彻落实“人本化、民主化、信息化”的办学思想,在生物教学中要体现当代生命科学特征的生命科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继续把生物组的发展同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我校的生物教学质量。二、工作重点1、继续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本组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7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一篇:第7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使用)前言课程编码:071005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MEDICALMICROBIOLOGY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本科生、成人教育本科生及专升本学时数:总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目的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医学微生物学是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范文合集第一篇: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txt花前月下,不如花钱“日”下。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干掉熊猫,我就是国宝!别和我谈理想,戒了!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学习目标知识方面: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力方面:学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内容全解“核酸”名称的由来在1868年,瑞士的一位科学家从外科绷带上脓细胞的核中分离出一种有机物,它有很强的酸性,所以叫核酸。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遗传信息就




第一学期八年生物学科教学工作计划B5第一篇:第一学期八年生物学科教学工作计划B5辉南县高集岗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生物上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与教育局全面推行尝试教学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案第一篇: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案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示与建议本节的难点之一是区分信息传递的种类,要区分信息传递的种类,关键是要把握信息传递的方式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侧重点。【互动探究】自主学习1.(1)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也广泛存在于系统中。(2)生态系统中的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第一篇:种群的特征说课稿《种群的特征》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种群的特征》,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以下依次展开。一、说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教材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是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教材进一步从群体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教材对生命系统是分层次进行研究的。在分子水平,研究对象是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和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本质和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