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高等教育
金融/投资/证券
医药卫生
汽车/机械/制造
外语学习
报告/分析
法律/法规/法学
研究生考试
电子工程/通信技术
经济/贸易/财会
建筑/施工
幼儿/小学教育
中学教育
文学/历史/军事/艺术
资格/认证考试
人力资源/企业管理
学术论文
行业资料
办公文档
生活休闲
送行2教学案第一篇:送行2教学案科目:语文编写人:审核人:姓名:年级班组长:九、送行(第二课时)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铺垫手法,了解这种手法的作用。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过程与方法采用活动法,引领学生通过文中两种“送行”场面的比较探究,领悟作者的思想,体会文章的意趣。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试着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善于从世间百态中发现美好有趣事物的心态。【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体现的生活
连加连减教案第一篇:连加连减教案连加连减鸣凰中心小学吴艳教学内容:教科书66-67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让学生初步学习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口算导入,初步感知1、今天数字宝宝带来一组口算接力棒。瞧,(大屏显示“口算接力棒”)谁来接第一棒?出示:4+2=6+1=8-3=5-4=4+3=7+1=9-5=4-2=2、哪个小朋友能发现左边的式子和右边的式子间有什么关系?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连加连减教案第一篇:连加连减教案《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温泉小学张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连加、连减的课件、小棒、三角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过了10以内的加减法,
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第一篇: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感知一般连乘应用题的特征,会口述解题思路,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2)运用直观策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条件、问题关系的思考,提高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
选修课教案:简单的算术游戏(5篇)第一篇:选修课教案:简单的算术游戏第一课时:简单的算术游戏一、教学目标:1.利用初中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猜数算术游戏;2.利用猜数的算术本质,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三、教学过程:引例:请每位同学们在心里都想一个数,不要太大,一位数或两位数就可以;想好后,记住它,不要说出来。注意:将你想的数作如下一系列运算:(1)乘以5;(2)再加上6;(3)再乘以4;(4)再加上9;(5)再乘以5。下面请几位同学分别报出你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第一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明确多音字“朝”“舍”的两个读音及意思,学会借助字典,以意定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借助注解,想象画面理解“浥”“更尽”等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词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情景渲染学习法对话交流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课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合集五篇)第一篇: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科任黄江华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懂得运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运用列式进行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
连加连减教案第一篇:连加连减教案课题: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的信息窗5。教学目标:1、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信息窗5挂图)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去看一下好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正文: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连加、连减》这部分内容是在建立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这节课的重点是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计算。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
连加连减教案第一篇:连加连减教案连加、连减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2、进一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教学难点:简便写法的正确计算.(一).复习1.口算8+720+1737+5015-645+822-623+534-945-861-202.提问:“下面各题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8+517-8-4(二).新授1.教学教科书的例1。(1)先请一名学生读题,再请一名学生口头说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28
连乘应用题的教学设计第一篇:连乘应用题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第六册P71的例4是本册教材的难点,学生第一次碰到这种结构的连乘应用题。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我在连乘应用题这堂课的教学中作了如下努力:一、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数学教学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题意,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理解题意也是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三年级孩子的思维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为此在进行例4这种特殊结构的连乘应用题的教学时,我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模版)第一篇: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模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2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正文: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范文1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力争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境中进行学习。纵观这一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了一下几个特点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创设参观水族馆的这样一个情境。二、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
这月我当家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这月我当家教案《这月我当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难点: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家是谁当的家,那谁知道当家是什么意思?你了解你家一个月的支出情况吗?请简单介绍一下。如果让
这就是我教案第一篇:这就是我教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就是我活动目标:①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②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活动重点:用普通话清楚、流利、简明地介绍自己。课前准备: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在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一项为一组(每项活动小组超过15人分为两组)。要求:活动一:a.表述过程中要流畅、清晰,不能出现断续、停顿过长等情况。b.表述要富有个性,充分展现自我风采。c.可选用图片、照片、影
这就是我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这就是我教案喜不喜欢写作文呢?很多学生肯定会说:唉,写作文烦死了,我最讨厌写作文了。但是同学们想想,假如你到了一个新的班级,需要介绍自己,那你又该怎么办么?这就涉及到了写作的问题。2002上海中考作文”竖起大拇指”提示:竖起大拇指常用来表示鼓励,夸赞,赞美,自豪,也可以用来表示有决心,有信心,又志气。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校名、姓名,若不能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你准备怎样完成这样一篇作文呢?其实啊,口头表达就是一门艺术。语言学家,哈
连加连减教案第一篇:连加连减教案教学名称:认知——连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试题。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加试题,并说出正确答案。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手指操导入二、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看图列式计算。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出示:3+2=5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几只
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与评析第一篇: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与评析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与评析黄成淑设计(福建省罗源县飞竹中心小学)张天健评析(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例1。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方法解答,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2.通过对条件、问题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迁移类推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连展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看条件,提问题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第一篇: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教学反思《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培养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计算(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计算(教案)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1、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