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技能考核标准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班级:姓名:学号:一、实操部分(80分)序号内容评分标准分值得分准备(满分10分)材料准备充分,中途不得取用非操作台材料显微镜取用姿势准确,安放位置合理低倍镜使用(满分25分)插上电源,打开光源,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放置载玻片,标本中间对准通光孔,并用压片夹夹好调节焦距,从一侧看着向上调节载物台,粗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载物台至最小距离处双眼视目镜,调节粗准焦螺旋至有模糊的像,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晰的像,二者不得来回交替使用,




微生物总结第一篇:微生物总结微生物:一类分布广泛、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微小生物的总称。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控制某些特定的生物学性状,不是细菌生长所必需。荚膜:是细菌合成分泌的包绕于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界限清晰性质稳定结合牢固。培养基:由人工方法经灭菌后制成,专供微生物生长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一般pH为7.2-7.6。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




微生物工程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篇:微生物工程考试复习资料筛选抗生素产生菌的方法?关键是?与哪些要求有关?筛选抗生素产生茵的方法包括抑菌圈法、稀释法、扩散法、生物自显影法等。在这些方法中,试验茵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它直接与检出的灵敏性、抗茵素的活性的抗茵谱有关。除使用高灵敏度的试验茵外,采用专一性很强的筛选技术也可检出新的抗生素。主要是利用与生长素作用机制相关的酶、酶抑制剂、激活剂、抗体等建立起来的高灵敏度、专一的筛选技术。含微生物材料的标本采集的要求采集菌种标本遵循的原则是材料的来源要广泛,标本预处理的目的?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第一篇: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半合成抗生素:某些天然抗生素在去侧链后,可用化学合成法接上新的侧链而改变原有抗菌谱或其它特性,这样的抗生素就被称为半合成抗生素。深层培养技术:在深层的液体培养中进行的一种发酵培养方法。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或接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质粒的分裂不稳定:是指基因工程菌分裂时,出现一定比例不含质粒的子代菌。质粒的结构不稳定:是指外源基因从质粒上丢失、碱基重排或缺失,引起基因工程菌性能的改变。菌种




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指导书--09生工(合集)第一篇: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指导书--09生工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指导书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教研室2011年08月目录一、实习目的及要求……………………………………………………………3二、实习内容……………………………………………………………………3三、材料、仪器和设备…………………………………………………………3四、实习原理或方案……………………………………………………………4五、实习步骤……………………………………………………………………5六、




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第一篇: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张建平微生物学是基础性和应用型都很强的学科,与医学、农业、工业发酵、食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学科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我院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由于它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于学生的生物学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就业深造机会的提升均有较大的作用而受到师生的重视,因此《微生物学》于2005年10月被列入我院精品建设课程。经过了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课程建设的立项内容目标,并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微生物学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篇:微生物学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和你当你清晨起床后,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喝一杯可口的酸奶,品尝着美味的面包或馒头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享受到了微生物给你带来的恩惠;当你因患感冒或其他某些疾病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经受病痛的折磨时,那便是有害的微生物侵蚀了你的身体;但当白衣护士给你服用(或注射)抗生素类药物,使你很快恢复了健康时,你得感谢微生物给你带来的福音,因为抗生素是微生物的“奉献”。然而,如果高剂量的某种抗生素注入到你的体内后,效果甚微或者甚至毫无效果,你可曾想到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第一篇: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教师:黎勇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




微生物学及实验课程教学简介第一篇:微生物学及实验课程教学简介《微生物学及实验》课程简介MicrobiologyandExperiment一、课程编号:060303二、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3.5学分(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先修课程:无三、内容简介: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为生物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




微生物大题总结第一篇:微生物大题总结微生物大题总结1比较根霉和毛霉的异同答:同:根霉和毛霉同属于毛霉目,都是无隔多核菌丝。有性生殖时产生接合孢子,无性生殖时产生的是不能游动的孢囊孢子。异:根霉可以产生假根和匍匐菌丝,在假根相对处长出孢子梗,顶端形成孢子囊,内生孢囊孢子。而毛霉不能形成假根和匍匐菌丝,而是形成絮状分枝。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核菌落比较答:1细菌和霉菌真核生物,而放线菌和酵母菌是原核生物放线菌和霉菌是丝状微生物,而酵母和细菌是细胞微生物。3简述溶源性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溶源菌是指细




微生物复习总结第一篇:微生物复习总结11级食品质量与安全班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荚膜芽胞细菌外膜Ames试验溶原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L-型细菌Vi抗原血浆凝固酶内毒素卡介苗二相性真菌肥达反应外裴反应抗-O试验S9Ascoli热沉淀反应菌落总数病毒病毒包膜二、重点复习:1、简述食品卫生细菌学样品采样的原则、种类及特点。2、菌种保存的方法、特点及菌种保管的规章制度。防止菌种退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细菌外毒素的特点。4、大肠菌群的定义,食品中大肠菌群数是指什么?5、致病性葡萄球菌有哪些重要特点?6、




微生物名人事例第一篇:微生物名人事例中外微生物学史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研究摘要: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之后,微生物便为人们所熟知,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阶段。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柯赫(RobertKoch,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




微生物及免疫学-教学大纲[范文模版]第一篇:微生物及免疫学-教学大纲[范文模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微生物及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第一部分绪论细菌学概论(理论学时:4学时)2.基本要求(1)掌握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2)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和意义(3)了解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代谢产物3.重点与难点(1)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与生长繁殖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和意义(2)难点细菌细胞壁结构、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和意义(二)第二部分消毒和灭菌、微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教学设计第一篇: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第18章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设计黟县碧阳初级中学七彩福娃一、教学内容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第2节的内容。教材中,前面学生学习了庞大的微生物家族,对微生物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也对这个家族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微生物的客观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数微生物有益于人类。本节教材从微生物与




微生物与人类——小论文第一篇:微生物与人类——小论文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清或者看不见的微小生物。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对它们的了解少之又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微生物学创建之前,人类曾长期处在“身在菌中不知菌”或“微盲”的无知状态。这从人类历史上曾遭遇过多次严重瘟疫而大批死亡的惨痛事实就可充分说明,例如鼠疫、天花、肺结核、流感、痢疾和梅毒的大流行。直到今天,多种新发传染病还在疯狂的残害人类,例




张绍阳20130524《分子生物学》实验讲稿20130223五篇第一篇:张绍阳20130524《分子生物学》实验讲稿20130223铜仁学院Tongrenxueyuan讲稿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专业生物科学科年级2010级教师张绍阳职称、学位讲师博士部系、教研室生物科学与化学系植物教研室2012至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实验1CTAB法提取植物基因组DNA一、实验目的和原理基因组DNA提取实验意义基因组DNA提取是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环节,所得DNA可用于基因克隆、分子标记分析、基因文库构建以及Southern杂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第一篇: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定边二中张素珍课程资源是指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内容,也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媒体资源等。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教具和教参案例,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学校的一些基础设施硬件配备如实验室、图书室、电教室、科技活动室等都是学校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大全5篇)第一篇: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反思平时的教学活动,我觉得自己在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方面做的很少,只重视了两方面的资源开发: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社会阅历和生产实践等,这是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一些问题和现象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迫切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就会转化为课堂学习和探究活动的兴趣。学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心得体会第一篇: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心得体会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心得体会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若能作为潜在的课程资源妥加应用,则不仅能自然地引入新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我认识到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大胆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一、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设计富有创造性的探究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第一篇: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学习《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心得体会吴武侠在这次国培学习中,收看了谭家蓉老师关于《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讲座,觉得自己的视野为之一亮,顿觉开阔了许多,对自己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程资源如此丰富,不仅包括原来的课本,挂图、模型、课件、录像新闻资料等,还包括其他的如家庭资源、媒体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班风、校风、及校园内的环境,甚至学生所处的社区、乡村的环境等,皆是课程资源,就是说学生及学生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