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质点系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三、动量守恒定律四、火箭飞行原理——变质量问题一、质点系N个质点组成的系统--研究对象二、质点系动量定理将以上n个方程两边分别相加得上式表明,在一段时间内,作用于质点系的外力矢量和的冲量等于质点系动量的增量。这个结论称为质点系动量定理。动量定理3.若某个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该方向上动量守恒,尽管总动量可能并不守恒一粒子弹水平地穿过并排静止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已知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m2,子弹穿过两木块的时间各为t1,t2,设子弹在木块中所受的阻力为恒力F“神州”




《积的变化规律》的评课稿今天听了王老师上的《积的变化规律》一课,觉得有以下特点:1、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与教学实施都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站在为学生服务的角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让学生经历想办法、找问题、找方法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时,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用自己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归纳规律。4、让学生在




反比例函数练习题一、精心选一选!(30分)1.下列函数中,图象经过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A.B.C.D.2.反比例函数(为常数,)的图象位于()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二、四角限D.第三、四象限3.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A)k>2(B)k≥2(C)k≤2(D)k<2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点M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MN垂直于x轴,垂足是点N,如果S△MON=2,则k的值为()(A)2(B)-2(C)4(D)-45.对于反比例函数,下列说法




PAGE\*MERGEFORMAT4新高一求函数解析式定义域值域习题课教学目标:理解函数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的含义,并会求函数解析式,复合函数定义域,值域。教学重点难点:函数的对应关系,会求函数解析式,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介绍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求法已知的定义域为,求函数的定义域;解:由题意得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若函数的定义域为,求函数的定义域解:由题意得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已知的定义域为,求的定义域。解由的定义域为得,故即得定义域为,从而得到,所以故得函数的定义域




分式方程应用题专题1、温(州)--福(州)铁路全长298千米.将于2009年6月通车,通车后,预计从福州直达温州的火车行驶时间比目前高速公路上汽车的行驶时间缩短2小时.已知福州至温州的高速公路长331千米,火车的设计时速是现行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时速的2倍.求通车后火车从福州直达温州所用的时间(结果精确到0.01小时).2、某商店在“端午节”到来之际,以2400元购进一批盒装粽子,节日期间每盒按进价增加20%作为售价,售出了50盒;节日过后每盒以低于进价5元作为售价,售完余下的粽子,整个买卖过程共盈利350




第页(共NUMPAGES18页)三角恒等变换高考试题精选(二)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已知sinα﹣cosα=,则sin2α=()A.﹣B.﹣C.D.2.若cos(﹣α)=,则sin2α=()A.B.C.﹣D.﹣3.若tanα=,则cos2α+2sin2α=()A.B.C.1D.4.若tanθ=﹣,则cos2θ=()A.﹣B.﹣C.D.5.若tanα=,tan(α+β)=,则tanβ=()A.B.C.D.6.若tanα=2tan,则=()A.1B.2C.3D.47.设α∈(0,),β∈(0,),




单招必备数学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或,整数集合:,有理数集合:,实数集合:.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2、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且,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




第八章测验题一、选择题:1、若,为共线的单位向量,则它们的数量积().(A)1;(B)-1;(C)0;(D).向量与二向量及的位置关系是().共面;(B)共线;(C)垂直;(D)斜交.3、设向量与三轴正向夹角依次为,当时,有()5、()(A);(B);(C);(D).6、设平面方程为,且,则平面().(A);(B);(C);(D).7、设直线方程为且,则直线().(A)过原点;(B);(C);(D).8、曲面与直线的交点是().(A);(B);(C);(D)9、已知球面经过且与面交成圆周,则此球面的方程是




第八部分常微分方程第页共NUMPAGES16页[填空题]1.微分方程的通解为。2.过点且满足关系式的曲线方程为。3.微分方程的通解为。4.设是线性微分方程的三个特解,且,则该微分方程的通解为。5.设是某二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两个特解,且相应齐次方程的一个解为,则该微分方程的通解为。6.设出微分方程的一个特解形式。7.微分方程的通解为。8.微分方程的通解为。9.函数满足的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为。10.若连续函数满足关系式,则。[选择题]11.设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其中具有一阶连续导数,且,则等




《微分几何》复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极限.2.设,,求0.3.已知,,,则.4.已知(为常向量),则.5.已知,(为常向量),则.6.最“贴近”空间曲线的直线和平面分别是该曲线的___切线___和密切平面____.7.曲率恒等于零的曲线是_____直线____________.8.挠率恒等于零的曲线是_____平面曲线________.9.切线(副法线)和固定方向成固定角的曲线称为一般螺线.10.曲线在t=2处有,则曲线在t=2处的曲率k=3.11.若在点处则为曲面的_正常______点.12.已知




微分方程例题选解求解微分方程。解:原方程化为,通解为由,,得,所求特解为。求解微分方程。解:令,,原方程化为,分离变量得,积分得,原方程的通解为。求解微分方程。解:此题为全微分方程。下面利用“凑微分”的方法求解。原方程化为,由,得,原方程的通解为。注:此题也为齐次方程。求解微分方程。解:设,则,原方程化为,分离变量得,积分得,于是,积分得通解为。求解微分方程。解:特征方程为,特征根为,通解为。求解微分方程。解:对应齐次方程的特征方程为,特征根为,,齐次通解为。可设待定特解,代入原方程得,比较系数得,,从而




/NUMPAGES7教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修2-12.3.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第一课时)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曲线与方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可以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得到双曲线的几何性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体验数学中的类比、联想、数形结合、转化等思想方法。二、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2、理解双曲线的渐近线。(二)过程








PAGE-8-PAGE-9-一、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d为常数)();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首项:,公差:d,末项:推广:.从而;3.等差中项(1)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2)等差中项:数列是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其中A、B是常数,所以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时,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或(常数)是等差数




PAGE\*MERGEFORMAT22统计专业和数学专业数学分练习题计算题1.试求极限2.试求极限3.试求极限4.试讨论5.试求极限6.,有连续的偏导数,求7.求8.求抛物面在点处的切平面方程与法线方程.9.求在处的泰勒公式.10.求函数的极值.11.叙述隐函数的定义.12.叙述隐函数存在唯一性定理的内容.13.叙述隐函数可微性定理的内容.14.利用隐函数说明反函数的存在性及其导数.15.讨论笛卡儿叶形线所确定的隐函数的一阶与二阶导数.16.讨论方程在原点附近所确定的二元隐函数及其偏导数.17.设函




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必记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是什么?答:平均变化率为注1:其中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导函数的概念是什么?答:函数在处的瞬时变化率是,则称函数在点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在处的导数,记作或,即=.3.平均变化率和导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答: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4导数的背景是什么?答:(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3)边际成本。5、常见的函数导数和积分公式




-----教学内容二次函数与幂函数1.二次函数的定义与解析式(1)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f(x)=ax2+bx+c_(a≠0)的函数叫作二次函数.(2)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f(x)=ax2+bx+c_(a≠0).②顶点式:f(x)=a(x-m)2+n(a≠0).③零点式:f(x)=a(x-x1)(x-x2)_(a≠0).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f(x)=ax2+bx+cf(x)=ax2+bx+c解析式(a>0)(a<0)图像定义域(-∞,+∞)(-∞,+∞)22值域4ac-b,+∞-∞,4ac




PAGE\*MERGEFORMAT16指数函数讲义经典整理(含答案)一、同步知识梳理知识点1:指数函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知识点2: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知识点3:指数函数的底数与图像的关系指数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的相对位置与底数大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在轴右侧,图像从下到上相应的底数也由小变大,在轴左侧,图像从上到下相应的底数也由小变大即无论在轴左侧还是右侧,底数按逆时针方向变大在第一象限内,“底大图高”知识点4:指数式、指数函数的理解①分数指数幂与根式或以互化,通




复变函数复习重点(一)复数的概念1.复数的概念:zxiy,x,y是实数,xRez,yImz.i21.注:一般两个复数不比较大小,但其模(为实数)有大小.2.复数的表示1)模:zx2y2;2)幅角:在z0时,矢量与x轴正向的夹角,记为Argz(多值函数);主值argz是位于(,]中的幅角。y3)argz与arctan之间的关系如下:xy当x0,argzarctan;xyy0,argzarctanx当x0,;yy0,argzarctan




3.4.2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1.经历探索圆锥侧(全)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2.了解圆锥的侧(全)面积计算公式后,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A根据图形,圆锥的底面半径、母线及其高有什么数量关系?填空:根据下列条件求值(其中r、h、l分别是圆锥的底面半径、高线、母线长)(1)l=2,r=1则h=_______(2)h=3,r=4则l=_______(3)l=10,h=8则r=_______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底面半径为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