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差数列基础练习题第一篇:等差数列基础练习题等差数列·基础练习题一、填空题1.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为___________.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a1=12,a6=27,则d=___________3.在等差数列中已知d1,a7=8,则a1=_______________34.(ab)2与(ab)2的等差中项是________________-5.等差数列-10,-6,-2,2,…前___项的和是546.正整数前n个数的和是___________7.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n2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设计5篇第一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设计《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一设计人:杨峰烁【背景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人教B版)中第二章的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同时,求数列前n项和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公式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第一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所选用的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与函数、三角、不等式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等差数列的概念的延续,又为后续研究等差数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等比数列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很强的启发与示范作用。2、学情分析学生在认知方




等比数列第二节第一篇:等比数列第二节课题: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2)学习目标: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及性质,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重点、难点:对等比数列的判断,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的应用。等差、等比的综合问题。知识梳理:1、判定或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常见方法:2、解决与等比数列有关问题的常见思想方法:(1)函数思想:在等比数列{aan}中,annaxq·q,它的各项是函数y=q·q图象上的一系列孤立的点.(2)方程思想:准确分析a1,q,an,Sn,n之




等差数列练习第一篇:等差数列练习等差数列练习一、选择题1.在等差数列{an}中,a1=21,a7=18,则公差d=()A.12B.13C.-12D.-132.在等差数列{an}中,a2=5,a6=17,则a14=()A.45B.41C.39D.373.已知数列{an}对任意的正整数n,点Pn(n,an)都在直线y=2x+1上,则数列{an}为()A.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B.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C.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D.非等差数列4.已知m和2n的等差中项是4,2m和n的等差中项是5,则m和n的等差中项是()




等差数列课后反思第一篇:等差数列课后反思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课后反思钢城四中苏慧兰探究式教学走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这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并采用了学生朗读,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并汇报成果,个别做答,集体做答,学生演板,学生说教师写等方法,感觉学生对定义和通项公式掌握不错,对一些基本问题,能按照要求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知三求一,体会方程的思想。在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选用了不完全归纳法与叠加法,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强调了思维的严谨性。不过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1在回答等差数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第一篇: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等差数列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anan1d(d为常数)(n2);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ana1(n1)ddna1d(nN*)(首项:a1,公差:d,末项:an)(2)anam(nm)d.从而d3.等差中项(1)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即:Aab或2




等差数列复习课教案第一篇:等差数列复习课教案等差数列复习课(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相关性质.2.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回忆复习,通过相关例题与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等差数列相关性质的理解。难点:等差数列相关性质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复习本课时的主要知识点,再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第一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位于高中人教版必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它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基础上来研究和讨论的,是继等差数列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概念。主要利用倒序相加的方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本节内容与函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的公式推导为后面的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奠定了基础。通过上一节的内容不难知道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中比




等差数列求和练习题第一篇:等差数列求和练习题入门题: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有多少项?2、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3,公差是2,项数是10。它的末项是多少?3、求等差数列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是多少?4、6+7+8+9+……+74+75=()5、2+6+10+14+……+122+126=()6、已知数列2、5、8、11、14……,47应该是其中的第几项?7、有一个数列:6、10、14、18、22……,这个数列前100项的和是多少?练习题:1、3个连续整数的和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共五则)第一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了解倒序相加求和法的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印度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说明第一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说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反映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推导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倒序相加法的生成过程,这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设计中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确定了教学活动的环节并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及作用分析等差数列前n项和Sna1a2a,这是教材给出的前n项和的定n1an义,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形式定义,表示求和是一般意义的加法运算,而本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实录)(五篇模版)第一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实录)“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一例——“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实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公式教学应包含三部分:公式的发现、公式的证明和公式的应用.但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前两部分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第三部分却弄得“脚踏实地”“反复操练”,这显然与“既要重结论,又




等差数列(基础练习题)[全文5篇]第一篇:等差数列(基础练习题)等差数列·基础练习题一、填空题1.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为___________.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a1=12,a6=27,则d=___________3.在等差数列中已知d1,a7=8,则a1=_______________34.(ab)2与(ab)2的等差中项是________________-5.等差数列-10,-6,-2,2,…前___项的和是546.正整数前n个数的和是___________7.数列an的前n




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第一篇: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等比数列的概念亳州三中范图江一、教学目标1、体会等比数列特性,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2、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3、能够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会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比数列定义的归纳及应用,通项公式的推导。难点: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根据定义判断或证明某些数列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三、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等差数列的相关内容:定义:an1and,(nN*




等差等比数列综合练习题第一篇:等差等比数列综合练习题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已知an1an30,则数列an是()A.递增数列B.递减数列C.常数列D.摆动数列2.等比数列{an}中,首项a18,公比q,那么它的前5项的和S5的值是()A.31333537B.C.D.2222123.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S7=35,则a4=()A.8B.7C.6D.54.等差数列{an}中,a13a8a15120,则2a9a10()A.24B.22C.20D.-85




等差数列练习题(一)第一篇:等差数列练习题(一)等差数列练习题(一)35241.已知为等差数列,1A.-1B.1C.3D.7aaa105,aaa699,则a20等于()2.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a23,a611,则S7等于()A.13B.35C.49D.633.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3=6,a1=4,则公差d等于A.1B5C.-2D334.已知an为等差数列,且a7-2a4=-1,a3=0,则公差d=11C.D.2225.若等差数列{an}的前5项和S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有名的高斯求和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规律;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第一篇: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3.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的结合与应用教学过程回顾练习:观察该数列的性质。【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都




等差数列复习教案(学生补课用)第一篇:等差数列复习教案(学生补课用)等差数列重点导读1.若{an}为等差数列,且满足则am+an=ap+aq(m,n,p,q∈N*)2.(1)在等差数列{an}中,下标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m的项,ak,ak+m,ak+2m,„,(k,m∈N*)组成数列.(2)若{an},{bn}是等差数列,则{pan+qbn}是数列,如{an+bn},{an-bn}是等差数列.(3){an}是等差数列,则a1+a2+„+am,ama2m+1+a2m+2+„+a3m,„是+1+am+2+„+


